氣象發燒友 「睇天」生情愫<br>模範夫妻天文台締良緣

氣象發燒友 「睇天」生情愫
模範夫妻天文台締良緣

【本報訊】對天文預測的濃厚興趣,加上同一工作環境催化,造就黃冠華及黃秀霞這對天文台模範夫婦一段姻緣。兩夫婦同樣任職學術主任,丈夫主力發掘及設計監測天氣電腦軟件,太太則負責處理機師滙報的最新氣象資料,兩人生活上打賭等小情趣,也不離天氣:「聽日天氣點?」 記者:蔡建豪

於85年畢業即投身天文台工作的黃冠華坦言,以往總覺得天文台充滿神秘,是一個具挑戰性的工作崗位,遂投考見習科學助理。古人常以夜觀天象窺探玄機,他投身工作後第一件事正是學習「睇天」,從天色預測翌日天氣概況,睇天絕非毫無法度,「以山嘅高度,可以估計雲有幾高。」
天文台工作有晉升途徑,由科學助理至學術主任,由學術主任至每日在螢幕前滙報天氣的科學主任。通過內部考試評核,黃冠華成功轉職學術主任,他指學術主任工作,有更多學習機會,分析不同來源的氣象數據,以經驗作出最正確的天氣預報,在電腦技術還未普及的日子,更要以人手繪畫天氣圖。

最難忘打風的日子

黃秀霞較丈夫遲一年加入天文台,但兩人在工作發展的路途大同小異,曾出任地震預報工作的她,93年轉職學術主任。直至98年香港赤鱲角機場啓用,兩人被調派到機場航空氣象科。在機場禁區的氣象站內,不同的電腦屏幕顯示着風速及湍流等氣象資料,她的任務是搜集數據及處理機師滙報的最新氣象概況,評定跑道狀況是否適合航班升降。
太太工作以處理數據為主,黃冠華更要兼顧開發天氣網頁的工作,科技日新月異,他寄望稍後可直接設計一套電腦網頁,直接向航空公司及飛行中的航班滙報氣象現況。至於在機場氣象站的苦樂,夫婦兩人異口同聲表示,最難忘是打風的日子,「個塔一直喺度搖緊,做嘢時候有暈浪感覺。」

黃氏夫婦表示,設於機場禁區的氣象站,在打風的日子會有左搖右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