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和合石 - 陶傑

景點和合石 - 陶傑

十一黃金周,香港導遊開發新「景點」,帶大陸旅行團去和合石參觀。
殖民地很罪惡,香港的前殖「景點」,剷的剷,拆的拆,像雀仔街、域多利差館、天星碼頭,舊的「景點」拆光,新的「景點」還沒來得及「開發」起來。
和合石的新景點頭炮,為什麼不可以?首先,正如《摘星奇緣》捧紅了倫敦的諾定山,和合石是香港國際名片《香港製造》的著名外景:有一場戲,片中的男主角李燦森跟他的女友,到和合石去觀賞日落,但見一抹斜陽,照在高高低低的千萬座墓碑之間,意境甚為高遠,全歐洲的影評人覺得,這一場戲體現了德國康德哲學的道德困境,還有法國思想家傅柯所說的人與上帝之間對話時失去話語權的哽咽與蒼茫。
香港的新旅遊景點,不妨由和合石開頭,搞一個新意念,叫「生死逆向一條龍」。參觀了和合石之後,可以把大陸客帶到哥連臣角火葬場,讓大陸人士了解,除了和合石這個香港人的遺骨平台,香港還另有一座火化基地。遇到有死者剛好要火化,死者親屬,不妨把「按鈕權」賣給黃金周的旅行團,就地投標,一百元底價,讓「內地同胞」們出了錢,親自按鈕,嚐一嚐把一個香港人親自送進窰子裏火化的那種「老子在文革時期上山下鄉,你們香港人卻在殖民地統治下大魚大肉,今天香港要靠我們輸血救濟,你都惡得耐啦」的快感,一句「送你歸西喇」,手指一按,這樣的節目,會很受歡迎的。
然後往回走,參觀香港四大殯儀館香港、世界、萬國、寶福山,由導遊講解,當年許多香港名人,像林黛、李小龍、新馬仔、哥哥,都在這幾個景點開放遺容供人瞻仰的。然後旅遊車不妨跟隨香港人的傳統出殯路線圖,兵分多路,或由鰂魚涌前往柴灣永遠墳場,或由紅磡轉往和合石,追思許多香港名人最後一段心路歷程,就像遊客去了耶路撒冷,亦必由彼拉多審訊耶穌的聖殿到耶穌揹十字架走過的哭牆,到最後的各各他山,一條龍從頭走一遍的。
雖然旅遊巴士上,偶會彈出來一句「挑,別看香港人死得闊,比起我們的八寶山還算不了什麼」之類的涼薄話,然而大多數黃金周遊客,是對李小龍和哥哥們懷有感情的,他們一路上會暫停喧嘩,靜靜地慎終思遠。
放心把和合石永遠墳場列為「景點」,永遠不會怕地產商來收購。因為即使夷平墓碑,化骨揚灰,改建為豪宅「合石豪庭」或「和合帝苑」,千萬骸骨寃魂作祟,呎價Mark幾多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