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友芭蕉雖入市未深,但求知欲甚強,不時會找星俠鑽研股經。所謂學無前後,星俠最愛和同道中人交流,尤其股壇新丁的思考模式沒有傳統枷鎖,有時聽來發聵振聾;再加上我本身最熱衷顛覆股壇傳統,不按牌理分析,二而一可謂極具「腦震盪」效果。
期指未平倉合約高達12萬張,芭蕉憂慮後市會否如坊間輿情所言,10月難逃股災一劫?星俠聽完便知其憂慮何來。港股在87年及97年的10月爆發過兩次股災,其中10年前那一役,期指未平倉合約多達10萬張,在當時是史上首次;芭蕉的「擔憂」原是聽得太多傳統上的分析,導致腦海中形成盲點,未有考慮到港股今天和當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對沖需求今大於昔
期指未平倉合約雖多,卻並不代表後市必跌無疑。多,無疑是一種條件,但不一定有預期效果。
況且10年前港股市值才2萬億左右,期指未平倉合約多達10萬張不是小數目,當然有震撼力。但現在港股市值已逾10.5萬億,市場上各式衍生工具規模又發達,期指對沖需求大增,12萬張期指未平倉又怎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單憑類似10年前的現象,就判斷今時大市堪虞,豈能言準?持有關論點者不管是散戶還是所謂「專家」,可謂已陷於迷信,未能與時並進也。
方星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