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你罵娘,我付鈔」?<br>

怎能「你罵娘,我付鈔」?

吳志森時事評論員

公營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屬下的三個專題小組,日前發表了報告書,對公營廣播機構的架構、財政和問責模式提出初步結論,果不其然,引起社會的兩極反應。在光譜的一端,他們贊成公營廣播獨立於政府,成為法定組織,不受政治和商業壓力干擾影響,但卻擔心董事局成員最終都要由特首委任,經費最後也要由財政司司長建議立法會拍板,董事局成員最終都要體現長官的意志,未能完全隔阻政治干預。
光譜的另一端,就從張牙舞爪殺氣騰騰左派輿論充份反映出來。他們看見「獨立於政府」這幾個字,就好像嗅出階級鬥爭新動向,看到反革命似的馬上跳將起來。在他們的思維邏輯裏,傳媒就是宣傳工具,私營傳媒只可以為老闆服務,公營傳媒,顧名思義,就只能成為政府的工具和喉舌。在他們的腦袋裏,從來沒有,或不會接受「公營廣播」這種概念。
香港電台已經夠不聽話的了,但好歹還是一個政府部門,政府還可以見縫插針,派一個政務官空降來整治,再不聽話,更可以在財政上扼其咽喉,讓其陰亁,方法還有千百種。但若脫離政府獨立,又講明不受政治干預,要控制起來,比現在困難何止萬倍。
更要命的是,獨立頭三年,百分百撥款來自政府,第四年至第十年,政府撥款保證得到八成,其餘兩成用贊助捐獻等補足。左派輿論對此最不以為然,指絕對不能「你罵娘,我付鈔」。左派輿論攻勢,其來勢之猛烈,有如超級颶風海嘯洪水,大有不打掉委員會專題小組的結論,就誓不罷休之勢。

這個現象是令人不解的。即使在港英時代,殖民地政府就某個重大政策委任諮詢或研究委員會,界定職權範圍,選擇委員,差不多早已知道會有甚麼結論,絕對不會令政府尷尬,更不會迫政府陷入兩難的局面。
但今次檢討委員會屬下的專題小組,不是一開始就有,而是委員會工作一段時間後才成立,人選也是急急找來的,裏面不乏意見前衞的開明人士,得到今天的結論一點也不意外。人們不禁要問,專題小組看似開明的結論,真的可以落實得到嗎?還是故意做出來準備給人打沉的?
主席黃應士三番四次強調,小組的結論不是委員會的結論。但若委員會提交的最後報告,回到保守方向,與小組報告相距甚遠,輿論肯定大嘩,矛頭必然指向特區政府施壓,相信這是最愚蠢的做法。因此,委員會的最後報告,或會有微量向左向右的修改,與小組建議仍會大同小異,然後交給特首作最後定奪。
最後報告出爐,政府會就報告作長時間的公眾諮詢,左派輿論繼續猛烈攻擊,攻勢比前更為凌厲密集,向下挑起左派揪鬥,向上驚動阿爺。最後,特首會以公眾意見分歧,無法統一為理由,將最後報告塵封,按下不表。
港台仍是政府部門,到了明年三月,權力大局已定,才拿出手來,將港台作為一個政府部門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