邨民可藉互助減自殺

邨民可藉互助減自殺

屯門友愛邨愛明樓接連發生自殺事件,港大防止自殺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表示,有學術研究指出,限制有自殺傾向人士接觸自殺的工具,有助減低自殺率:「時代廣場以前都曾經有人喺八樓跳落嚟自殺,但自從商場喺高層加高圍欄後,就再冇同類事件發生。」

專家:未算自殺熱點

黃蔚澄指出,社會大眾亦可協助防止自殺。以長洲為例,自98年東堤小築發生燒炭案後,每年也有8至10宗自殺案,當地居民於02年發起防止自殺計劃,例如不將度假屋租予單身人士,計劃實施後自殺案明顯減少。他認為,友愛邨居民大可仿效,透過互助減少發生自殺。
對於死者長途跋涉由大埔到友愛邨自殺,精神科醫生李誠坦言沒有人知道他的原因,但就此認定友愛邨因為傳媒報道而成自殺熱點的說法並不客觀:「資料顯示,香港平均每日有三人自殺,自從上次友愛邨嘅報道後,推斷已有過百人自殺,但佢(死者)係第一個專登去友愛邨嘅人,所以唔係個個都會受報道影響。」
李誠認為,大眾的焦點應放在自殺的根源上,因為受自殺報道影響的人,本身多屬高危一族,深受失業、家庭等問題困擾:「屯門同天水圍等地區,最多呢類問題,偏偏社會支援同心理學家就最缺乏。」

做好自己
陳先生:「對於邨內經常有人跳樓,唔覺得驚,只要做好自己就唔會諗到自殺。」

諗過跳樓
譚女士:「當年同丈夫離婚時都有過跳樓念頭,後來靠意志同社工,終度過難關,有困擾就應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