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因急性血癌奪命的鄔維庸,在八十年代投身《基本法》起草工作,瞬即變成親北京政治紅人,不過沒有人想到,鄔維庸63年於港大醫學院畢業時,並沒有從政的打算,只想當一個普通醫生,直至港英政府邀請他加入當時的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其後他更當上醫學會會長。這個港英栽培的政治精英,後來獲得北京青睞,邀請他加入《基本法》起草工作,成為北京政治紅人。
自小隨父逃難來港
鄔維庸1937年出生,父親是個在上海經商的小商人,日本侵華期間,只有幾歲大的鄔維庸與父母逃難到香港。鄔維庸接受傳媒訪問時,自稱當年見到日本侵華暴行,令他開始感覺國家榮辱的重要性。
不過鄔維庸讀大學時代,未有像當時一些愛國青年一般投入社會運動行列,反而1963年大學畢業後選擇加入政府,在青山醫院當了數年精神科醫生,雖然不久後他脫離精神科行列,但已引起政府注意,邀請他加入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成為港英栽培的政治精英,後來他更當上多個諮詢委員會成員。
八十年代北京開始為草擬《基本法》作準備,並希望吸納香港專業精英為己用,鄔維庸成為北京招攬目標,先後獲委任基本法諮詢委員及起草委員,並出任北京最重視的草委政制小組召集人,當時他對民主發展言論保守,成為民主派的批評目標。
香港回歸後,鄔維庸仍深受北京器重,擔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港方委員,並當選港區人大代表,回歸後每遇政治紛爭,鄔維庸必定是最先向民主派發炮的人。
鄔維庸一向少談家事,不但鮮有攜同妻子出席公開場合,與友人也絕少提及兒子鄔揚正。03年當鄔揚正患上沙士時,身在北京的鄔維庸雖然憂心忡忡,但仍保持樂觀,繼續在北京開人大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