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活了102歲!未死?因為仍有人撐我。香港建築學會成立50周年,將舉辦「築電之旅」,副會長吳永順以建築師角度,沿電車路細說香港建築物古往今來的變遷。
談到舊日香港,當然不少得熟悉香港掌故的專家吳昊與你話當年啦!第一條馬路、第一條橋、第一次過聖誕……一場約2小時的電車旅程竟有3個第一、35個細說香港歷史點,真係估你唔到!
記者:郭佩韻
攝影:伍慶泉、陳盛臣、何家亮
模特兒:Clairol
鳴謝:三聯書店提供部份圖片
沿路好風光 阿爺VS孫仔
唔係條橋? 鵝頸橋
鵝頸橋究竟係邊條橋?鵝頸橋前名為寶靈城,1861年興建,如果細心留意,現在鵝頸橋附近,東面會見到堅拿道東,西面為堅拿道西。建築師吳永順說,鵝頸橋舊時是一條運河,河水從跑馬地流向黃泥涌再流出海,當時人民為了渡河建成了鵝頸橋,其後因填海運河被夷平,鵝頸橋實質已不存在,至今尚可見有不少人在打小人、求神問卜等傳統習俗。
最古老街市 西港城
35個景點之中,最能體現眾生相莫過於街市。吳昊興奮地說:「細個時最開心係行西港城,因為行完一個市集,仲有另一個,行足成日,好多嘢睇。」愛德華式設計的西港城,1906年建成,分為南北兩座市集,南賣蔬菜,北賣家禽,北座即今上環文娛中心,是現存最古老的街市。
新古典主義建築 立法會大樓
立法會大樓於1898年興建,富有新古典主義派的建築風格。以往流傳過立法會大樓對開的電車路軌,驚見一匹金馬四處跑,有人曾想捕捉,三日三夜在立法會門外守候,可惜一見金馬出現,牠飛快逃跑,後來發現立法會大樓頂的雕像,有一隻馬形獸像,時人想像是該馬成了精靈,這個坊間神話一度成佳話。
現址前身係大會堂 滙豐
來到中環區,不可錯過的當然是銀行街,數間銀行總行建立在此,慢慢更成為遊客必到蒲點。要數銀行建築物,當然不少得於1985年建成的滙豐總行大廈,典型芝加哥學派,以建築物呎價計算,是為當年最貴的建築,花費53億,但原來現址前身是香港第一座大會堂,在大廈側邊設有紀念碑紀念,經過時可以去看一看。
代表性銀行建築 中銀
新中國銀行於1988年8月8日平頂,1990年落成,樓高70層,建築師吳永順說,「這個設計是同一個約50米的正方形柱體,上面劃分兩條對角線,分成四個三角形柱體,建築物的重量集中大樓四個角落的鋼筋混凝土支柱上,是個很獨特的設計。」
妹仔大過主人婆 置地
置地廣場你一定有去過,但有沒有欣賞過這座建築物?建築物下層被一大個名牌子招牌佔據,而此乃香港建築物的一大特色──妹仔大過主人婆!
3個第一 全車無人知
時間是下午2時30分,過五關斬六將,才找到屈地街電車廠,原來就是均益大廈一期對開,藍色一座的建築物就是了。細看是日約2小時路程圖,驚訝發現要參觀35個景點……3個就在身邊的第一更原來無個人知!
Q:第1個聖誕? A:聖約翰座堂
叮!叮!出發了。話說聖約翰座堂未建前,香港人觀念上沒有聖誕節存在。座堂建成後,就在12月24日,教堂鐘聲突然響起,那時候的香港人當然好奇,於是四出查問,後來才知道是西方人的聖誕平安夜,香港掌故專家吳昊話港人自此才有慶祝聖誕的習慣。可惜在電車旅程中,這座哥德式建築被好高的滙豐銀行大廈遮蓋着,要睩大眼才看到。
Q:第1條馬路? A:荷李活道
進入西環舊區,嗅一嗅,有種熟悉的味道,就知這是鹹魚欄。匆匆窺見西港城外貌,再而是荷李活道。吳昊說,荷李活道是港島區興建的第一條街道,最初的原意本來是給馬匹行走,所以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條「馬路」。1841年由英國人開闢,全條街道東起雲咸街,西至皇后大道西,連接中環及上環,由於四周種滿冬青樹(英文為Hollywood)而命名。
Q:第1條天橋? A:聖保祿學校旁
談起第一位,今次築電之旅尚有位於銅鑼灣的第一條無蓋行人天橋。今回大家不用怕瞻仰不到這條橋的風采,因為電車不但近距離路經,大會更安排在此停一停站休息。這條橋沒有特別名字,只知它座落在聖保祿學校旁,富豪酒店側面對開,觀其外貌,是香港碩果僅存的無蓋天橋。可能大家路過,從不會覺得這條天橋早在60年代興建,因為曾進行修葺、翻新及塗上顏色,現在看來猶如新的一樣。
街訪:十問九唔知
Cherry:「吓?原來嗰度係香港第一條天橋?我亦唔知第一條馬路係荷李活道!」
余小姐:「嘩!真係唔知道喎,無人同我講過呢啲歷史,至於香港建築物我就比較喜歡鐘樓。」
Nacy:「第一條橋?第一條馬路?真係唔知道喎,但聖誕節由來又幾得意。個人喜歡中銀宏偉建築。」
施先生:「住喺香港成50年,都係第一次聽咁多掌故。個人鍾情鐘樓,因細個曾喺嗰度坐火車。」
「築電之旅」電車建築導賞團資料
日期:2006年10月14日、11月4日、11月25日、12月16日
2007年1月7日、1月27日(英語團)
時間:2:30pm-4:30pm
集合地點:屈地街電車廠入口
價錢:$70
路線:西環、上環、中環、金鐘、灣仔、鵝頸橋、富豪酒店、波斯富街及跑馬地
每團名額:20人
查詢:28057146(香港建築中心)
網址:www.archicentre.hk
沿電車路仲有戲睇
《脂胭扣》重尋太平戲院
一程「築電遊」,沒想到沿途睇建築、聽掌故的同時,仲有戲睇!《胭脂扣》內的如花為尋十二少,巧遇在華僑日報工作的袁先生(萬梓良飾),二人乘電車返回石塘咀,如花問:「我記得有間太平戲院㗎,係唔係過咗呢?」袁說:「拆咗好耐啦,𠵱家起咗間商場。」另石塘咀過往是娛樂場所集中地,妓寨、酒樓林立,如花回到不一樣的石塘咀哭了起來,袁說:「呢間酒樓以前叫金陵,聽講好有歷史。」但眼前已是一間新式的酒樓,一切都改變了。
《烈火青春》叮叮行
譚家明的《烈火青春》,由張國榮及葉童主演,有不少片段在電車上取景,由干諾道西開往堅尼地城,沿途少不了當年80年代的香港風光。
重溫老香江
《香港電車》
張順光 定價$128
如果你想一睹百年電車演變過程,絕不能錯過這本書籍,最值得一提的,書中刊出不少極具價值珍藏車票,相信作者花了不少時間蒐集。
《香港今昔》
高添強 定價$98
這本書留下了不少香港的真實記錄,如日佔時期,港人如何自處等,要研究香港歷史,是本不俗的參考書籍。
《老香港.歲月留情》
吳昊 定價$50
部份舊日香港的瑣事,如一人包辦的郵政局、小販在早期香港的地位、百貨業等,皆收錄此書中。
《叮叮!電車之旅》
何耀生 定價$59
以個人感受出發,電車從堅尼地城開往筲箕灣,圖文介紹沿途風光,道出筆者對香港的情懷,當中加插不少黑白照,讓讀者緬懷過去。
《港島街道百年》
鄭寶鴻 定價$98
此書收錄很多黑白照,見證港島區的變遷,街道、樓宇、交通工具、民生風土等,與今貌已不一樣。
*各大書局有售
粉絲製作電車小鎮
是電車發燒友嗎?有位電車迷成立名為MyTramways電車網,專門介紹電車模型及各類型電車資訊,並在網頁上設有討論區,讓網民分享製作電車模型心得,最有趣的是,網頁的背景音樂,特別錄製了真實電車發出的叮叮聲響,可說別出心裁。網主在網頁上稱,自2001年買了兩套迷你電車套裝擺放在客廳中,勾起了他不少兒時回憶,於是開始收集電車模型,但由於眼見這些模型呆板,就將之重新包裝,加上外殼,創建路軌,利用超能膠、軟間尺及牙籤製作出第一架單層電車,後又為模型周邊加上房屋、車廠等,成為一個他號稱的電車小鎮,仲定期舉辦交流活動,有興趣玩埋一份就上網昅昅。
網址:hk.geocities.com/ericcruises/t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