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病發率高七倍 延誤治療需做手術<br>八成學童有脊柱側彎問題

女性病發率高七倍 延誤治療需做手術
八成學童有脊柱側彎問題

【本報訊】兒童大喊腰骨痛,家長大多以為子女「整鬼作怪」,未必會認真處理,但原來腰骨隱隱作痛可能是脊柱側彎(Scoliosis)的症狀,若延誤治療,或會影響兒童肌肉和骨骼的平衡發展。衞生署資料顯示,04/05學年有近2,000名學童因嚴重脊柱側彎,需要轉介向骨科專科醫生求診,情況不容忽視。 記者:趙燕婷

目前衞生署的學生健康服務有為學童提供基本脊骨檢查,但脊骨神經科醫生王鳳英認為,該署只為情況嚴重者轉介接受治療,未能照顧有輕微脊柱側彎的學童。她指香港註冊脊醫學會早前舉行一個講座,其間為70多名學童進行脊骨檢查,就發現八成人有輕微脊柱側彎或寒背的問題,情況令人憂慮。

感疲累及肌肉痠痛

脊柱側彎俗稱S骨,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七倍,大部份病例與基因有關,後天姿勢不正確會令情況惡化。脊柱側彎可引致兒童肌肉和骨骼的發展不平衡,患者長大後會經常感到疲累及肌肉痠痛等。
一旦出現脊柱側彎,情況就不能逆轉,而且可能繼續惡化,如側彎30度以上,惡化機率即達60%;側彎50度以上,惡化機率更達100%。
現時的治療可以預防病情惡化,所以及早診治尤為重要。王鳳英教路,家長可先在家中為子女進行簡單測試。兒童應先站立在直身鏡前,閉上眼睛20秒,然後張開眼;家長即可從後檢查子女的姿勢,包括頭部傾側、頭部回轉、肩膊傾側、肩膊回轉、盆骨傾斜及腳板外移(見表)。

手療法矯正脊骨位置

若發現子女的姿勢有兩處或以上出現大幅度偏差,家長即應帶同子女向醫生或脊醫求診,接受詳細檢查。她指出,脊柱側彎的主要治療是手療法,以矯正脊骨位置及令神經肌肉平衡;脊醫也會運用電波療及超聲波作為輔助療法,治療肌肉緊張及刺激血液循環。
現年16歲的梁芷恩表示,八年前開始出現脊柱側彎的症狀,每當乘車時就會感到腰骨隱隱作痛,遂要求母親帶她求診,其後被確診患有脊柱側彎,偏差幅度更已高達15度。經過一連串的密集式治療,芷恩的病情已獲控制,經過八年其脊柱側彎的偏差幅度也只增加了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