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之前,《蘋果》記者來電,叫筆者回應成為股民最想一齊食飯的財經專家。返港後查看,原來投票率相當低,並沒有太大的代表性。
曾經和筆者食飯的散戶甚多,但是當中有幸有不幸,最近一位,花費便可能貴過和畢菲特晉餐。粗略估計,筆者睇市命中率應該大概是六成,六次贏四次輸,平均注碼的話有不俗盈餘,加上一些經驗判斷,信心好的時候大注,信心一般的時候縮注,運用注碼再將盈利提升一點。
不斷搏鬥還要有很好的紀律,是筆者征戰多年依然僥倖不死,有些斬獲的主因。但和筆者食餐飯攞貼士,一注獨贏的贏面便只有六成。上次那位受害者,剛好是筆者在17200水平,看得最淡的時候相遇,贏面六成卻因為誤信名氣而信心十足,更致命是沒有紀律,結果在再求救一兩次之後便在身邊蒸發,幾十萬元吃了一頓昂貴的四人套餐。
散戶重貼士乏紀律
出道時幸有良師指點,知道百戰百勝並不可能,維持六七成命中率,已經足以笑傲江湖,所以從不強調甚麼時候的功績,反而着重在失敗中吸取教訓,與及注碼調配的效率。可是財經傳媒重貼士,散戶重名氣,根本不明白金錢遊戲的真諦及對待的態度,以這樣的根基,就算和真正股神食一百次飯,也沒有甚麼的得着。
好的炒家,命中率不外六七成,不好的炒家,卻往往是更佳的明燈。香港表面上沒有特別的股神明燈,但懂得欣賞的話,便知道有個別上市公司大股東實在當之無愧。從97地產泡沫爆破之後,搞科網搞藥業,搞濠賭再到近期搞採礦,是頂了幾隻殼,但也改不了在潮流尾聲才出動的特色。原本以為資源股這個大浪會比較穩陣,結果也是公布進軍不久商品便大跌,機會主義者的魔咒實在厲害。希望維持鬥志再接再厲,繼續指點股民的迷津便好了。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