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以為偶然 其實必然 - 王冠一

國際視野:以為偶然 其實必然 - 王冠一

美國8月份個人消費開支上升0.1%、個人收入則增加0.3%、核心個人消費開支(PCE)物價指數按年上升2.5%、密歇根大學9月份消費信心指數則由8月的82升上85.4,上述數字,反映了甚麼?
如果有留意美國經濟數據表現的投資者或是本欄忠實讀者,必定不會被這些似好非好的數字所蒙蔽。
個人消費開支升幅由7月的上升0.8%跌至0.1%、收入升幅比7月的升0.5%少了0.2個百分點至0.3%,兩者都是去年11月以來最低,反映美國消費者已捉襟見肘。
核心PCE彈上2.5%,是11年來最高,顯示通脹並沒有如部份財金官員所說般受控;消費信心在油價(或燃油價)滑落的驅使下,當然要上升啦,此消(少付油錢)彼長(多點銀両花霍)嘛!

諗得通可食大茶飯

可是這偷龍轉鳳的伎倆,卻瞞不了冠一及一眾擁躉,headline通脹低了,核心通脹高了,難道決策者真可放心得下?儘管以高盛為首的華爾街大行,配合歐洲盟友如滙豐等齊齊來個「減息」大合唱,親愛的讀者們,汝等可有見冠一無論在《蘋果》或「公仔箱」說過「減息」這兩個字嗎?
好了,就算稍後或明年減息,你估真係好消息乎?決策者在經濟與通脹之間作出取捨,為的是甚麼?人們以為油價由高位下滑超過20%是巧合,這個世界當真有那麼多偶然?油價不大幅滑落,又怎自圓其說(暫停加息)?筆者在油價70多美元(1桶.下同)時力陳油價會回落至60美元,甚至說油價未見55美元,油組只是嘈喧巴閉,難道又純屬偶然?
美股在各方力撐、拍和的情況下持續攀升,然則道指無論intra-day或收市,日來都難越雷池(歷史高位)半步,又係偶然?諗得通,何愁「大茶飯」不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