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燈 - 吳靄儀

花 燈 - 吳靄儀

每到中秋,都懷念過去手製的傳統花燈;式樣不外乎楊桃、金魚、白兔,及由六角形平面組成的「削皮橙」,但是家人每年大街小巷尋遍,都是空手而還。當然店舖掛滿多的是,不過全是現代化的機器製作,新潮式樣,用塑膠尼龍等材料製成,顏色刺目,全無味道。傳統紙紮絹糊的,即使是楊桃的鮮綠配桃紅、金魚的粉橙配金黃,也永遠不見惡俗,反而充滿喜氣洋洋的節日精神。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這種分別,或許紙和絹質薄輕盈,再鮮艷的顏色都只是薄薄的一層,水靈靈地透光透影。
但今年運氣好得出奇,妹妹竟然找到了一家手工藝店有絹製的傳統式樣花燈,黃的橙的楊桃,飾着宮粉翠綠的花葉,頗為悅目,即使新款鸚鵡,幻彩錫箔為翅膀,襯着粉橙的身和首,都十分討人喜歡。一時高興起來,忙忙吩咐多買,唯恐這次錯過,以後再也找不着。
於是小小的起坐間霎時掛滿了花燈,每款都大小尺碼齊備,不同色調各買一個,特別漂亮的一買成雙,預備一個送給朋友,一個留給自己。其中有一隻兔子燈,就是那種用不同顏色縐紙剪成一層層茸毛狀糊成的手藝,我小時從來不高興玩,嫌兔子的頭面做得儍兮兮的不像真,但此時看到,心情大好,就覺得牠眼睛特別機靈,用彈簧連接在身軀部分的兔頭在冷氣風中輕輕幌動,一副聰明的樣子。可是驚喜過後,漸漸又傷感起來,覺得這些花燈的絹料不如以前花燈的絹料輕薄,內櫳的竹幹不如以前花燈竹幹架子輕巧,無聊之物如花燈,竟然一般是「除卻巫山不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