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這個名字對港股投資市場而言,一向都是與正面的新聞相關,例如社保基金可投資境外股票令港股受惠等。但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事件發生後,由於當中或涉及社保基金的款項,投資市場對社保基金的印象似已有改變,部份甚至擔心社保基金在沽售近5%招商銀行(3968)股份之後,會否陸續減持手上的國企股,對國企股股價構成壓力。
若大家對社保基金有較多理解,相信可減輕這方面的陰影。不過,另一方面亦同時減低一向對社保基金與港股關係的過份憧憬。
其實,中國政府是於2000年才成立「全國社保基金」,資金主要來自中央政府撥款、國有股減持及其他籌資而來,為未來人口老化時期提供所需的保障作準備。因此,政府規定所有國營企業在境外發行新股或增發股份時,國有股東均需按公司在境外融資總額的10%出售國有股,所得款項則上繳撥入社保基金。
社保沽貨本屬平常
由於這個架構,社保基金現時已持有多間國企股份,而且該基金持有股份亦不設「禁售期」,可以隨時在市場沽售套現。因此,筆者對該基金於招商銀行上市首日減持該股份的做法,一點也不感到奇怪。事實上,社保基金於湖南有色金屬(2626)上市後一個多月,亦以接近高位(平均約3.8元)大手沽售套現,雖然湖南有色金屬股價其後亦持續下跌至2.225元,但筆者認為其股價下跌,與其產品價格下跌及股價過份急升的關係較大,而招商銀行股價目前亦未有受社保基金沽貨而出現壓力。
社保基金着重審慎投資,因此,目前仍有6成資產是投資於固定收益,股票投資比率仍低於15%,但基金亦講求投資收益,而被委託的基金管理公司亦希望能交出成績及爭取表現,趁高位沽貨套現亦是可以理解。因此,投資者對社保基金的減持國企股份的行動實不必過份反應。
目前,社保基金持股量較多的股份包括中國銀行(3988,14.89%)、交通銀行(3328,12.13%)、中國建材(3323,9.09%)、大連港(2880,9.09%)及京客隆(8245,9%),至於持股量低於5%的股份,社保基金減持亦不必按規定作披露。因此,大家不宜過份看重該基金的動作,相反,在第四季選擇中資股時,主要仍關注人民幣滙價、美國經濟表現、商品價格走勢,以及中國政府為全面開放市場(今年底)作最後準備而推出的新政策。筆者認為這些政策仍偏向有利內地企業,而更多外資入股的動作亦對國企股有利。人民幣升值的憧憬亦將繼續吸引資金流入,因此,國企股於第四季表現仍偏強,H股指數料可突破7500點的高位。其中平安保險股(2318)及中國人壽(2628)整固後仍有力試新高,筆者亦繼續推介北京首都機場(694),但商品價格走勢各異,中石化(386)可取,鋼鐵、鋁業股難有表現。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