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招潮蟹生態大起底

全港招潮蟹生態大起底

橫行泥灘的小蟹在地洞之間出出入入,五顏六色,手瓜起𦟌,這些穴居於紅樹林的沙蟹科動物名為招潮蟹。漁農自然護理署歷時三年,蒐集了香港六種招潮蟹的習性,最大收穫是發現一種擁有強勁臂彎的擬屠氏招潮蟹,已在多處開枝散葉。
漁護署海岸生態工作小組完成全港紅樹林調查,蒐集招潮蟹分布情況。發現香港擁有六種招潮蟹,數目已是全中國的六成。招潮蟹英文名為fiddlercrab,fiddler是小提琴家,因牠進食時蟹箝擺動得猶如在拉提琴。

巨箝折斷可重生

全港共有39個招潮蟹棲息地,都是紅樹林。很多人以為擁有一隻巨臂(螯足),愛在泥灘挖洞的就是招潮蟹,其實只有雄蟹才長有巨臂,大手瓜重量可達身體的一半,作用是跟同性格鬥或敲擊巨臂以退敵。招潮蟹不怕在毆鬥時折斷巨臂,因斷了會重生,不過再生的後備箝往往較幼小。工作小組成員鄧詠詩指出,招潮蟹有兩隻箝,另一隻較小的負責搵食,但生得太小,令人誤會牠們是「獨臂神蟹」。
招潮蟹是紅樹林生態的重要一環,別看牠們通處挖掘地道,弄得泥灘滿目瘡痍。鄧詠詩說,招潮蟹是穴居動物,地洞可以貯水、避難以及繁殖,而對紅樹林則起着排水作用,有利植物碎屑分解,加速微生物成長,為整個生態系統提供養份。
上次全港招潮蟹調查已是10年前的事,小組今次最大成果是對擬屠氏招潮蟹大起底。這種臂彎特強勁的招潮蟹過往只在后海灣區偏遠的元朗河河口有紀錄,是次則在米埔、尖鼻嘴及上白泥均有發現。
記者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