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根地巨星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布根地巨星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對上一個星期三(九月二十日),一顆釀酒的巨星隕落了,上天召回了八十四年前賜予凡間的安利.傑亞(HenriJayer)。
對沉迷他造的酒的愛酒人來說,安利.傑亞的逝世不算意外,他已患病多年,也有八十多歲了,只是想再向他請教釀酒技術的年輕一輩,卻再也沒有機會提問了。
飲過HenriJayer的人都不能逃過「沉迷」的魔咒,如果要選一瓶酒逃難,或者死前喝的酒,一定是一瓶HenriJayer。
死前還能喝酒,是多麼淒美動人的情景,何況喝的是神品的HenriJayer。因為那代表,身壯力健時已經喝過很多瓶了!那是幾生修來的福氣!
HenriJayer把黑比諾這種葡萄的嫵媚風流發揮到了極致。他可說是布根地的魔術師,他並不擁有最好的葡萄,但卻釀出了最好的酒。常不設實際的假設,如果由他來釀造LaTache和Romance-Conti,那該會是什麼風味!
布根地向來就是修行品嘗紅酒的最高境界:那麼的千變萬化,那麼多不同品牌,那麼多酒莊,那麼大的品質參差(好酒令人回味一生,劣酒卻無法下嚥),真是幾乎完全不可捉摸,比最橫蠻的千金小姐還要難纏,但卻又令人無法割捨!真是最冤孽的一種情意結。

幸運的是,HenriJayer的釀酒法潛移默化感染了更多年輕的釀酒師,愛酒人重質不重量的趨勢也逼使更多酒莊要釀造更好的酒。布根地酒在二十一世紀明顯有可喜的進步。過去一、二十年表現平庸的大莊如Champy、LouisLatour紛紛釀出了更有果香,有可喜結構的紅酒。
那天想找一兩瓶「人間」的布根地,有位酒行的朋友推薦的一瓶也是近年大幅進步的J.J.ConfuronChambolle-Musigny,2002。另一位介紹我試Champy的CotedeBeaune-Villages,2002。
前者價錢是後者的雙倍,酒質也更好,但以村莊酒來說,這瓶Champy卻有很可喜的果味(須搖瓶呼吸才開出來),是很理想的日常酒,配小牛肉、牛或豬面頰都極理想。廣東的燒乳鴿也極佳;栗子燜鴨(加少許紅酒)也會極吸引;最簡單的,可試茶餐廳的咖喱薯仔燜雞。
真的想了解布根地不同級酒的水準分別,可以同時喝這兩瓶酒,勝過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