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幣持續創出滙改新高,及陸續有大型以至超大型如工商銀行等中國概念新股上市,吸引熱錢不斷流入香港,港滙在昨日第三季最後一個交易日,一度跌至逾16個月低位。
【本報訊】踏入第三季,恒指及H股指數升幅加快,相反滬、深綜指在上半年急衝後升勢卻放緩,上半年表現冠絕全球的位置,已由秘魯及塞浦路斯股市取代。恒指及H股指數昨日分別收報17543.05及7097.25,較上季升7.84%及4.61%,過去3季累積升幅17.93%及33.15%。
高盛昨指出,過去數月市場一直憂慮中資股今年集資額將達3276億元歷史紀錄,從而抽走股市大量資金;但以不同的資金流動性統計資料顯示,市場資金極度充裕,完全可消化新股,05年公司派息已佔新股資金四分一,加上以中國經濟實力、人民幣升值機會以至原材料價格回落等因素,怕新股抽資打擊股市實在過慮。
新股抽水不足懼
在人民幣持續升值下,大摩看好航空、消費、公用及金融股;看淡金屬、紡織、碼頭及航運股。
至9月底,港股總市值逾10.5萬億元,經過6月尋底調整後,恒指於9月25日升至17683.45逾6年高位;但H股指數第三季受制於內地不斷有新的宏調措施出台,雖與恒指同步反彈,但始終未能超越5月11日的7468.01高位。
成份股增至34隻,其中表現最好的兩隻是9月11日才加盟的新貴富士康(2038)及港交所(388),9個月累升87.72%及76.83%,恒指過去3季上升2666點,功臣首推中移動(941)貢獻1072點,其次為滙控(005)及中海油(883),分別佔升幅40.19%、22.44%及6.26%。
長和系藍籌榜包尾
表現最差的10隻藍籌,有半數由李嘉誠家族控制的公司包辦,其中和黃(013)更包尾,昨日收市價較去年底跌6.84%,里昂日前便一面將其評為避風港,另方面卻以其3G業務改善無人理會為由,將目標價的資產淨值折讓率由10%調高至20%,最新目標價因此下調11.7%至83元。
至於H股方面,依然以造船定單排滿的廣船(317)跑贏,9個月升4.06倍;相反運費雖已見回升,油價亦告回順,但中海集運(2866)仍以下跌30.37%列於國企榜尾。
在H股指數上升的1766.91點中,近日屢創新高的國壽(2628)獨佔521點,相當於升幅的29.5%;相反恒指新貴建行(939)則拖低了87點。野村昨發表報告指國壽及平保(2318)合理價為14.88及24.9元,目前已超買,將兩股調低一級,至中性及減持。
深、滬綜指昨收438.9及1752.42,累升57.46%及50.93%,由於第三季開始多家新股及再融資出台,導致首3季累積升幅,只較上半年升幅55.42及44.02%,微增2.04及6.9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