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家銀行由外資擁有<br>渣打94億吞台新竹商銀

台灣首家銀行由外資擁有
渣打94億吞台新竹商銀

以新興市場為定位的渣打集團(2888),於兩年內三度出擊。集團昨宣布,斥資12億美元(93.6億港元),收購台灣第7大民營銀行──新竹國際商業銀行全部股權,每股作價24.5元新台幣,相當於該行截至6月底資產淨值2.3倍。是次收購創下台灣金融史上,由國際性外資行收購當地銀行控制性股權的先例。

【本報訊】渣打集團昨日停牌,下午公布收購計劃。渣打預期收購竹銀在08年可帶來盈利增值,及令投資回報率(ROI)達到雙位數的收成。

配售定價折讓1.36%

渣打集團將發行4923萬股新股(約佔擴大後股本3.57%)融資來支付交易作價,但最終發行股數仍會視乎累計投標定價後再作調整。據悉,昨在倫敦進行的配售活動反應理想,最終發行價為13.75鎊(約199.85港元),較渣打停牌前報202.6元折讓1.36%。大摩、瑞銀、高盛及嘉誠證券安排配售。
集團公布指出,收購已獲得持有20.8%權益的竹銀股東,作出不可撤回的接受承諾,預計在監管機構批准後,交易最快於11月完成。

盼07年底完成整合

參與是次併購行動的渣打亞太區副主席陳德霖預計,單從成本節省角度看,併購竹銀可為集團每年帶來約2000萬美元協同效益,但渣打無意藉裁減員工達致,因為竹銀與渣打台灣業務並無重叠,兩行業務冀在07年底前完成整合。
竹銀受信用卡壞賬影響,今年中期純利轉盈為虧,蝕8400萬美元(6.55億港元)。陳德霖說,該行就有問題賬目作出大幅撇賬,反映行方改善資產質素的決心,相信「最壞的時間已過去」,而信用卡及現金卡規模,只佔該行資產總值約1%,渣打在進行盡職審查時已充份考慮有關因素,並作出合理價格評估,截至6月底竹銀的不良貸款比率僅2.77%。

已考慮該行問題賬因素

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戴維思重申,收購的作價及時間均極為合適,相信集團在併購渣打韓一的成功經驗,可應用到竹銀的交易上。集團財務董事冼博德指出,收購完成後,台灣將成為繼香港、韓國及印度後,集團第4大收益來源地,以05年業績計,若算入竹銀,台灣收益對集團的貢獻比例,將由3%升至8%。

新竹銀行由外資銀行取得控制權,開創了台灣銀行業的先河。圖為新竹商銀董事長詹宣勇。 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