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創意 - 陶傑

日式創意 - 陶傑

唯一能打進歐美時裝市場的亞洲品牌,是以淡樸著稱的無印良品。
當其鄰國的電影大師們一個個在追逐銀幕上狂紅暴綠的視覺淫亂,以為「色彩」代表所謂盛世,早在明治維新就已經走上一條現代之路的日本,在設計學方面,已經跟歐洲建立了品味的對話。
日本的設計,從一巾手帕,一套廚具,到一間科學館,一座人工的城市,都有一種執着的整潔感(Neatness),意念非常明確,從大腦到指尖,執行時環環相扣。準確完工,簡單而純淨,超越了俗艷的物質名相,萬千創念,最終彷彿都與奈良的一座佛寺的一響鐘聲融滙了禪機。
日本的設計家非常愛惜他們的傳統。他們知道,論色彩之競逐,他們比不過擁有文藝復興的意大利人:藍天碧海、土黃的圓拱和潔白的廊柱,意大利人由達文西到Versace,都擁有對色彩全球獨步的詮釋權,日本人如果強跟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歐洲品牌爭艷,只會淪為暴發的第三世界大國,即使有錢,也不會受到尊敬。
然後是沉鬱了。這一種風格,是條頓民族的日耳曼和英國人的強項。很少人能把深棕和淺灰穿得那麼權威,把普藍或黑色披戴成卑斯麥或蒙巴頓的名將帝王。因為德國和英國富有哲學和理性的厚度,他們懂得沉澱一切激情,在顏色方面,德國人和英國人的品味無疑有點沉悶,但在普世還是贏得尊重,因為他們的理性和科學,畢竟是現代文明中的一種可靠的Standard。
那麼日本人創意的位置在哪裏?米黃的榻榻米,粉紅的櫻花,白色的紙鶴,淺灰的亭子和石徑。日本人另闢洞天,從一個「淡」字着手,淡素就是含蓄,含蓄是東方藝術和哲學的大美所在,老莊的清逸,唐三藏和鑑真的空靈,茶道和書法,在一片素白的天地間,偶爾出現一叢玫瑰紅和寶石藍的和服的倩影,叫人暗吃一驚,那一點點扣人心弦的戲劇感的突破,猶如用一片以川端康成的空濛襯托三島由紀夫的一點點腥美的囂狂。日本的設計,為二十一世紀的地球村平添妙趣,在留白的地方,日本的設計家懂得如何低唱一首淒美而歡欣的短歌。日本人無可辯駁地掌控了東亞文化品味的王權,把庸俗得喧爛的色彩,留給其鄰國的暴發戶來追逐,或許,這是羅浮宮裏敦請遊客不要那麼喧嘩的告示,以一行孤獨的亞洲文字書寫,卻不是日文的其中一個潛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