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之神」尼金斯基Nijinsky還有另一個稱號:「世界第8奇觀」,因為他就如小鳥,可以在空中連續拍打雙腳12次,但這位舞壇的天才,卻孤獨地步向瘋狂的世界。身為舞者的敏感,同時亦令我們那位被稱為「21世紀中國舞者完美象徵」的邢亮,以《尼金斯基手記》為藍本,為我們打開他那本崩潰前所撰寫的手記……步進他的心靈中最私密的狂想!加埋原是藝術卻被俗世化的全男打赤裸上陣的號召力,後天開始一連幾場的「邢亮的尼金斯基」老早爆滿。最新消息是加設企位,絕密注意!
記者:馮敏兒
部份攝影:何家亮
邢亮的全男打長篇作
邢亮,城市當代舞蹈團的首席舞者,他在世界各地獲獎無數,被譽為21世紀「中國舞者完美的象徵」、「全國十優演員」,他入讀北京舞蹈學院時才11歲,91年畢業後旋即任該院中國青年舞團主要演員,適逢91年曹誠淵作為藝術顧問給他們編了的「鳥之歌」,令他大受影響,於是便往廣州找曹誠淵去了,開展了他的現代舞生涯。
雖然邢亮創作無數,但《尼金斯基》還是他的第一個長篇舞作。《尼金斯基》跟尼金斯基手記同步,從他最後一次面對觀眾跳舞動筆,開展崩潰前的心靈告白,9段舞蹈,7位舞者,久違的全男班,除了舞者陳宜今演繹尼金斯基,其他舞者亦同時是尼的不同狀態和生命中的其他角色。但為甚麼是尼金斯基的日記?
凌空拍腳 尼12次我4次!
邢亮說所有尼金斯基跳過的舞蹈他都看過了,但就是從沒有跳過他的舞蹈,邢亮自言在舞蹈方面就是一點點也沒有受過尼金斯基的影響:「他是一個天才,可以在空中拍腳12次,不但無人辦到,我亦最多只能拍腳4次。我編他是因為我對他的命運很感興趣,最後變成另一個人!我的作品說不上向他致敬,只是表示對這位偉大的一個藝術家的尊重,和對他的悲慘感同身受。作為對肢體很敏感的人,大家對舞蹈有種莫名其妙的熱情,現在身臨其境,我見到每一個人身上的精神矛盾。」
赤裸的疑惑
關於尼金斯基的都看過了,也聽過太多傳說,但尼金斯基那種赤裸裸的感覺,還是最入肉,所以邢亮加插了一段短短的赤裸的演出。但赤裸的男舞者在台上跳來跳去,那話兒豈不也會彈來彈去,一定不能跳舞吧!但邢亮笑答:「一點都冇問題,更其實好有趣。」他說在外國多的是,而他早在2000年的『脫衣秀』內早就裸體跳過一次。至於今回赤裸的演出又引來城中的注目,而其實年輕的尼金斯基早就經常差點脫得一絲不掛跳上舞台。
舞神的瘋狂日記
天才橫溢的現代舞之神尼金斯基活在現代藝術大家雲集的風雲時代,但在30歲,他便接演了一生中最持久的角色──「瘋子」,也不曾回到理性的世界。尼金斯基踏着這樣狂亂的舞步走過傳奇的一生,他令自己和俄羅斯芭蕾舞團在西方舞蹈史上留下傳奇的一頁。他當年頗受爭議的作品《春之祭》在巴黎首演時,超越時代的他即將尚停留在19世紀傳統古典芭蕾品味的觀眾,拳打腳踢地帶進20世紀。尼金斯基創作的時間雖短,但卻是讓西方舞蹈界跨進20世紀的重要推手;沒有他,舞蹈界將面目全非。羅丹為他造像,差利目瞪口呆,無數女孩子要抓破的衣衫留為紀念,他的經理人要他做自己的情人,為了要令母親不愁衣食,為了生活,為了自由、藝術,歷經內心百般衝突,留在《尼金斯基筆記》上的就是那一片荒涼的歷程。
被尊為「神的丑角」的一生
1890年 尼金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波蘭籍的舞蹈世家。
1907年 被著名經理人佳吉列夫招攬,成為他的俄國芭蕾舞團的台柱,並生活在一起。
1912年 《牧神的午後》首演,尼金斯基將動作設計成平面姿勢,令舞者在台上主要以側面示人。
1913年 最革命性的作品《春之祭》達藝術之大成,他的超前也換來台下的一場打鬥。同年結婚,與佳吉列夫關係破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女兒誕生,他嘗試在倫敦自建舞團,卻在奧地利和匈牙利被監禁。
1918年 最後一次演出後動筆寫日記。
1919年 3月10日被送進瘋人院,從此徹底沉入到他個人的世界中,再沒有回來,之後的歲月他一直看着天空,從不回答一個問題,對一切都不感興趣。
1936年 尼金斯基之妻,羅茉娜把《尼金斯基日記》在紐約出版,但刪去3分1和編輯改寫。及至95年完整的《尼金斯基日記》才面世。
1950年4月8日尼金斯基在倫敦去世。
最後出擊撲企位
是次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演出的「邢亮的尼金斯基」一早爆滿,但有關方面打算加設企位,向隅觀眾可於以下表演日期的早上到文化中心購買當天的企位。
日期: 9月29至30日(8pm)
9月30至10月1日(3pm)
票價:一律$120(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可享半價優惠。)
查詢:23297803
名人看尼金斯基
現代舞之母獻身傳說
圍繞尼金斯基有太多傳說,其一是現代舞之母鄧肯當年就毫不掩飾對尼金斯基的愛慕,狂熱地懇請他跟她生個孩子。但邢亮說沒聽說過,並指出他感到尼根本不喜歡鄧肯,因為他是專業舞者,對比起來鄧肯變得毫無章法。
差利的驚歎
在差利‧卓別靈的自傳中,描述尼金斯基是一個俗裝的出家人:「他一出場我就立刻被震住了:我在這個世界上只見過少數幾位天才,他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每個動作都是詩。休息時我走進了化妝間,面對偉大的藝術家我啞口無言,他拙於言詞……」休息過後出場序曲都已完了,尼金斯基還是慢條斯理地說:「讓他們等吧,那樣更有意思。」差利後來說《牧神的午後》中的他無可匹敵!6個月後,他就瘋了,「我親眼看到一個敏銳的心靈離棄這個殘酷的、被戰爭蹂躪的世界,進入他自己的夢境之中!」
白蝴蝶的達達噪音
沒想過原來近年活躍多個舞台音樂創作的「白蝴蝶」,竟是男兒身FredericBlin,更是相識多時的朋友,多媒體藝術家,他負責為《尼金斯基》作曲,他要呈現那個達達主義的年代,以噪音置於那個古典音樂的背景下,他溫柔地笑說:「有時噪音是非常複雜的,尤其要穿插在古典音樂之中真是極困難的一回事!」當然喇,達達式的噪音本來就是尼金斯基內心的吶喊!
癲的疑惑
我在十多歲的時候就聽過尼金斯基的故事,我一向好有興趣於癲與未癲之間的狀態,而我們許多人其實都處於這種狀態,至於同性戀和異性戀的懷疑亦是一輩子的疑惑,每個人都不應該抹煞這種可能。20年前就有朋友送過一本封面粉紅色的《尼金斯基手記》給我,因為是英文版沒細看。
瘋狂的啓蒙者
早前鄧樹榮與邢亮合作了一次《尼金斯基手記》的讀書會,他認為尼金斯基精采地呈現了那種介乎正常與瘋狂之間的狀態:「一個在精神上咁偉大的藝術家,感到極大壓力,來自他企圖突破各種社會加諸於他的框框,無論在感性上、藝術上或者性的層面,但最終他還是解決不來,縮進了自己的世界。」他說:「手記的第1、2部份重重複複較難看,第3部份『死亡』則相當精采,因為他預知下一步將進入精神病院。」
親近大師
《尼金斯基筆記》$107(阿麥書房/35824840)
家裏的吵鬧、電話鈴響、屋裏的腳步聲以及隱約可聞的談話,加上世界大戰和現實的殘酷,所有這些和他的舞蹈及瘋狂,交織成一條通往現象世界的鎖鏈。這就是整件事情的中心,一本在10年前才完全出土,3年前才有中文譯本的私密日記。
《尼金斯基手記》DVD$102(亞馬遜網上書店)
2002年在澳洲拍成的最新電影版《尼金斯基手記》。
《BalletandModernDance》$109(亞馬遜網上書店)
詳細記錄了尼金斯基那個時代的舞蹈史。
《Dance──你不可不知道的世界頂尖舞團及其歷史》$160(CCDC舞蹈中心/
23289205)
收集了大量圖片,尼金斯基以至現代舞壇的粒粒巨星都有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