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講到在長期投資之中,回報及時間乃決定投資回報的兩個重要因素。而在過去20年,每年股價的回報平均達12%的股份,在美國有萬寶路香煙生產商AltriaGroup(19%),個人用品消費股Procter&Gamble(16%)及醫療護理股Johnson&Johnson(16%)。至於港股方面,當然少不了大笨象滙控(005),其股價由1986年9月的6.6元(經過其間的股息及拆細等調整)直至近期140多元,滙控在這20年的複式回報,(單以股價計算,不包括股息再投資)每年達16.5%,此外,長實(001)在這20年,股價每年的複式回報達14.4%,而新鴻基地產(016)亦達13.6%。
筆者察覺不少朋友在進行月供股票計劃時,會不知不覺間以股份過去的表現來選擇月供股份的對象,卻忘記了基金投資的口號:「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及價格可升可跌」。
筆者認為股票「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較基金更嚴重,一隻過往表現不俗的基金,其回報逐漸轉差,在一段時間後,基金公司及投資者也會給予壓力,更換基金經理。據聞有些美國基金公司,久不久便會檢討基金經理的表現,若表現仍不濟,便會調去管理其他不太重要的基金,甚至直接講Bye-Bye!
成熟雄獅增長放緩
可是上市公司便不同了,正如有些公司過去20年是由其創辦人「開山劈石」地打出輝煌業績,而你便根據這些往績來月供此股份,可是當你供了一段時間後,公司由其第二代上場,回報便分分鐘不同了,正如「後」超人年代,長實股價已不及早年般強勁!
此外,月供股票另一個危險性,便是每間公司也會有一定的周期,例如由高增長股,慢慢變為成熟股,可是你仍以其高增長期的表現,來揀選為月供股份,卻忽略了這股份已悄悄地變為成熟股份了,回報自然不及早年般強勁!正如滙控若不計算股息單以股價表現衡量,在過去20年的平均回報為16.5%,但過去10年的平均回報則為12.14%,而過去5年的平均回報則為8.9%。從上述數字可見,滙控近年的回報,有逐步放緩的趨勢,故此滙控過去20年的回報,雖然為16.5%,但若作近期投資的參考,相信以過去5年的平均回報8.9%,較為可靠!
尚有一點,明日再談。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