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不干預」到底是什麼?原詞卻不是英文,是法語Laissez-faire。
這句法文進了英語詞彙,因為英文也很難道盡其中的神妙,法文的詞彙,如Laissez-faire,譯成英文,叫做Letgo或Letpass,但英文的意思比較粗糙,Laissez-faire不止是普通的Letgo,而是在冷眼看着面前的一條河的波浪,袖手而流露出一絲寬慰的微笑,這一點點附加的味道,英文說不出其中的深婉和溫柔。
英文裏的感性盲點,搔不着癢處的,讓歐洲語文來補充。例如電影《擒兇記》的主題曲,桃麗絲黛唱,叫做QueSeraSera,西班牙文原文入詞,雖然英文可以譯為Whateverwillbe,willbe,但英文原句發音嚕囌,QueSera,Sera,比英文多一分瀟灑,聞其音如見其容,像看見一個小女孩在陽光下的公園裏盪鞦韆,一高一低,她高高飛揚的裙裾和馬尾辮子:「當我還小時,我問母親,我長大了會怎樣?我會美麗嗎?我會很有錢嗎?母親這樣告訴我:QueSera,Sera,將來怎樣,且由他吧,我們看不見將來,將來怎樣,且由他吧。」歌詞很淺白,哲學很深奧,沒有了西班牙文的原文,就沒有了這首歌。
QueSeraSera跟Laissez-faire一樣偉大,不但得到一九五六年奧斯卡最佳主題曲,費城一支搖滾樂隊,還起了一樣的名字。美國海軍的一架勘探飛機,一九五六年向南極出發,飛機的名字就叫做「QueSeraSera號」,機上七名隊員,飛機後來失事,折翼受傷,今天擺放在佛羅里達州一家博物館。
今年世界杯,德國隊準決賽時射十二碼,德國的球迷很緊張,為了給國家隊打氣,也為了萬一輸掉給自己解嘲安慰,球迷在觀眾席上唱起了這支歌。
QueSeraSera,是比Laissez-faire更通俗的字眼,令人想起一九五六年:希治閣、冷戰、匈牙利事件。要解釋,可要寫一篇論文:這是世上一切懶人不思進取的藉口,一切命運早有安排,人的意志是很渺小的,我們完全不必擔憂將來,在哲學上,這種思想叫做「決定主義」(Determinism),是十七世紀德國哲學家萊比尼茲(GottfriedLeibniz)提出的,他認為,宇宙間有一股力量決定了萬物的榮枯,不以我們的判斷和希望而改變。德國球迷在世界杯唱了這支歌,是向自己的哲學宗師致敬。比起中國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之粗俗,QueSeraSera,閃動着人世間至神極秘的大美。誰須要解釋呢?聽一遍桃麗絲黛吧,她最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