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市場對於一些利淡消息充耳不聞,這可以反映出大市走勢仍然處於強勢,但同時間,潛在的危機亦會愈來愈大。大家回想一下,97年金融風暴發生前夕,大家何曾為泰國貨幣貶值而擔心?結果看起來愈不起眼的因素,便成為金融風暴的源頭,而且更因投資者不當作是危機,而變得更具殺傷力。
近日港股亦出現此情況,談的是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被停職事件。雖然今次事件最終應不會引致發生金融風暴,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今次事件繼續延伸下去,近日氣勢如虹的國企股,將會面對極大的下調壓力,而有關的影響,投資者不應掉以輕心。
事實上,投資者對於陳良宇今次事件,太過集中於一些上海類別的股份是否受到影響,而忽略了一些股份其實已悄悄地借勢調整,其中,中國人壽(2628)便是一個好例子。此股周一曾高見16.82元,曾創出歷史新高,當時升幅超過5%,但收市卻只能平收,以高位回落幅度計算,跌幅超過5%。至昨日,中國人壽股價曾低見15元,即比周一的收市價,再跌超過6%,兩日合共由高位下跌超過12%。
如果說12%的跌幅是正常的調整,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如果因為市場傳出中國人壽有意配股,那麼其他保險股亦跟隨顯著下跌,應該如何解釋?昨日中國人壽如常交易,未有停牌配股,股價仍然下跌,又應該如何解釋?可能投資者會覺得,如果硬將中國人壽顯著下跌,定性為與陳良宇事件有關,似乎說不過去,但投資者又有沒有想過,今次事件,不單涉及陳良宇個人,而是涉及社保基金的違規借貸問題,這似乎才是重點所在,亦是投資者不應忽略的問題。
社保基金投資或受限制
過去投資者一直對於社保基金的憧憬甚大,同時亦對內地的保險資金可以來港投資,抱有極大的期望,成為推動國企股的一個主要動力,但隨着今次陳良宇事件曝光,社保基金日後的投資會否受到限制?又或者社保基金的監管會否需要有所調整?一切一切都是未知之數。
而更重要的是,中央對於陳良宇事件的關注程度,遠較一般違反黨紀的事件為高,而且中央亦不排除,日後會有更多人士牽涉其中,總而言之,事件可能所涉及的問題十分多,尤其是在人大會議舉行前後,消息應該會不絕於耳,對國企股帶來的壓力,暫時將難以估計。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