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格10年「風林火山」戰記 - 法比奧

雲格10年「風林火山」戰記 - 法比奧

本周四將是阿仙奴領隊雲格,執教該支英超球隊10周年。在東瀛「避世」兩年的他,足球理念與日本戰國諸侯武田信玄倡導的「風林火山」有異曲同工之妙;「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雲格將昂然踏上另一個10年。文:法比奧

疾如「風」

亨利、奧華馬斯(圖中)、雷恩斯、龍格保……,如果國際球壇舉辦一次運動會,即使阿仙奴球員最後贏不了100米跑冠軍,4x100的金牌也穩操勝券。雲格入主以來,講究的就是「疾如風」的行軍速度。
阿仙奴的足球是不會停頓的。與英式長傳不同,雲格提倡地波推進:撞牆、走位、接應。前線也不例外,沒有高個子的阿倫史密夫(80年代阿仙奴中鋒)或禁區射手胡禮,亨利更多地從中場持球進襲。
「將阿積士足球帶入英超的就是雲格。」亨利說。《泰晤士報》則曾以「快槍手(阿仙奴)的革命」形容阿仙奴10年來對英超的影響。隨着路斯基到來,阿仙奴前場多了一個控球人物,在求快之餘也多了一個創造的選擇,這是雲格對未來的期盼,巴廸斯達就是因為未能適應這種快速踢法,暫時未受重用。

侵掠如「火」

速度加上技術,使阿仙奴的進攻猶如水銀瀉地;過去左路快馬奧華馬斯、右路龍格保,後來的皮利斯與雷恩斯,阿仙奴的進攻從邊線開始,迅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這正好符合武田信玄「侵掠如火」的兵法。
過去阿仙奴中路只限於防守乃至後上助攻,上季歐冠盃半準決賽淘汰意甲勁旅祖雲達斯,就是靠中後場突擊,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這讓戰術大師卡比路賽後也驚歎不已:「對方每個人都在搶截,他們的進攻非常可怕。」兩周前在本土聯賽1:0技術性擊敗曼聯,可看到阿仙奴的轉變。上季希比未能加強中路進攻,但同樣來自德甲的路斯基(圖左二)今季加盟,卻讓中場更具創造力。
這或許是吸取上季歐冠盃決賽不敵巴塞隆拿的教訓,雲格痛定思痛買來一名中場指揮官,使未來的進攻如火燎原。

徐如「林」

場邊的雲格、場中的韋拉(圖右),組成過去10年球場上的秩序,達至「徐如林」般進退有序的境界。對強隊打「4-5-1」,對弱隊打「4-4-2」是原則,5名中場是關鍵:兩名防中,一對翼,再加一名中場,進可攻退可守;落後要主攻變成「4-2-3-1」,退守時變成「9-0-1」。
去年效力兵工廠達9季後離去的韋拉,是隊長兼核心。這位據說因技術太粗疏而曾被上海申花拒絕的法國國腳,在阿仙奴成為世界級球星;他與同胞比堤組成最全能的防中組合,之後和基拔圖施華及伊度等合作,控制攻守節奏。
雲格最後都沒有強留韋拉,這更彰顯他換血的決心。去年球隊打入歐冠盃決賽,取得韋拉時代也達不到的成就;雖然功勞屬於全隊,但中場線的秩序井然證明雲格的決定正確。

不動如「山」

阿仙奴防線在雲格入主前已屬英超一等一,廸臣、阿當斯、基昂與溫特本組成的防線,由當打之年到「老人防線」。雲格為改革而來,最得意就是悄然改變整條防線,沒有出現任何不穩,用「不動如山」形容最貼切。
「不動如山」還能形容堅固的後防,98至99球季創下整季只失17球的英超防守紀錄(至04至05球季才被車路士的15球打破)。蘇甘保、艾殊利高爾,乃至現在的高路托尼、伊保爾的第三代後防,都承接優良傳統;他們上季只失兩球下進入歐冠盃決賽,當時4人後防中年齡最大的,是25歲的高路托尼。
然而,上季歐冠盃決賽負巴塞隆拿,亦反映出年輕防線經驗不足,結果在狂攻下反勝為敗。然而在雲格看來,經驗是需要累積的,所以只在出售艾殊利高爾時換來法國國腳加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