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十一.五」規劃鼓勵商業銀行走向綜合經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圖)上周末在中國金融論壇上透露,包括4家國有銀行及交通銀行(3328)等5家銀行,已就設立保險公司提出了意向,但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認為,內地銀行應該持守核心業務專注發展強項,並要吸取歐美銀行收購保險公司的教訓。
劉明康:吸取歐美教訓
劉明康昨天在香港出席講座時,被問及對中資銀行走向「全球化」的意見時說,雖然今日很多銀行談到全面銀行服務,但美國、歐洲的大型銀行集團,過去曾經因為收購保險公司錄得虧損,其後又要急於出售,業界需要吸取世界其他地方的經驗。他認為,中國銀行業由於經驗有限,應該集中在強項之上;他認為,至少在5至10年內,內地市場仍然是中資銀行最理想的市場,13億人口的財富愈來愈多。
較早前,建行(939)董事長郭樹清透露,將會設立一家合資壽險公司,並已向中國證監會及中國保監會提出申請。交行新任行長李軍上周在港表示,該行正積極研究發展保險業的可行方案。
唐雙寧指出,國際金融業普遍出現業務一體化趨勢,全球有30多個國家允許銀行經營保險業務,逾50個國家允許經營證券業務。中國市場方面,唐雙寧說2005年工行、建行及交行,均獲准以直接投資方式,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至今已有8家中資銀行及5家外資銀行,獲准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QDII)業務。
另外,外管局昨天公布,中信銀行已獲批5億美元QDII投資購滙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