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陋廟宇火警天后像無損

簡陋廟宇火警天后像無損

【本報訊】筲箕灣避風塘一場小火,揭示一間有數十年歷史廟宇的故事。該廟供奉觀音及天后,見證近年筲箕灣的變遷,昨晨發生火警,廟宇遭嚴重焚毀,幸神像未有受波及,負責人正加緊修葺,希望廟宇盡快重開,供善信參拜。
現場筲箕灣避風塘對開防波堤,建於防波堤上的廟宇,用鋅鐵及木板搭建而成,面積只有10呎乘10呎,最初是一間觀音廟,後來又供奉天后,相信是全港唯一建在防波堤的廟宇,善信主要是筲箕灣的漁民。
昨晨7時許,有一艘運水的小艇,途經防波堤附近,發現廟宇冒煙起火,船家立即報警及協助救火,消防輪接報到場開喉灌救,瞬即將火救熄,但廟宇被嚴重燒毀,幸而供奉的觀音像及天后像沒有受損,只是觀音像被煙熏黑。
事後負責人王太到來清理現場,王太表示,她在筲箕灣東大街經營粉麵餐廳,並在區內居住多年,該廟宇初時在避風塘岸邊,已有數十年歷史,當時是一間觀音廟。直至92年,由於避風塘填海,該廟需要清拆,事後觀音像被人放置在防波堤上。
王太認為觀音廟應該保留,於是與漁民合資,在防波堤重建觀音廟。同時,漁民亦供奉天后,該廟成為觀音及天后廟,廟內備有大量香燭及點燈用生油,可供一年使用,區內漁民亦慣常參拜,廟宇香火鼎盛。

善信擬籌錢重修

王太說,早於10多年前海上走私猖獗,不法分子在筲箕灣避風塘,利用「大飛」快艇走私,不法分子匿藏在廟宇內,監視警方及海關的反走私行動,當局曾有意將廟宇清拆,後來海上走私活動平息,廟宇才逃過清拆命運。有部份上岸的漁民,將神像放到廟宇安置,現時該廟共有10多尊觀音及天后像,及神主牌等。
她又稱,該廟以往也發生過火警,由於經常有漁民留守,所以及時撲熄,昨晨火警前亦有兩人在場,幸供奉的兩尊觀音及天后像未被波及,她將與漁民籌錢重修廟宇,讓善信參拜。

廟宇火警,廟內的觀音及天后像移放室外,其中一具供奉的觀音像(左二)被熏黑。
梁偉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