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到外國遊學是鍛煉孩子獨立及拓闊眼界的速成班,加上教育改革強調不要讀死書,家長不惜一擲萬金讓子女到外國增廣見聞,連天水圍學校也辦遊學團。參加遊學團風氣大盛,除了暑假長途團外,旅行社及教育機構把握商機開拓短線及冬季遊學團,父母只要付出數千元,便可讓子女到東南亞遊歷一番。 記者:馮婉嫺
年僅11歲的小六學生龔詩雅,自5歲起每年暑假均會到外國參加夏令營,今年剛到美國參加小太空人課程,她說原本志願是做太空人,受訓後打退堂鼓,「一啲表面睇嚟好簡單嘅嘢,原來喺太空做起上嚟唔容易。」現時其志願改為做無國界醫生。雖然女兒志願有變,但其母龔太沒感失望,「佢識得評估自己能力,思想逐漸成熟,證明遊學有好處。」
遊學英國一月$23000
龔太每年花數萬元讓女兒遊學,一些在網上討論區交流子女遊學後表現的父母也認為高昂旅費物有所值:「我個囝囝去英國一個月就要23,000蚊,但都覺得值得!」「雖然短短兩星期未必能對語言有多大改善,但不失為一個體驗。」「佢返到香港真係主動咗,無論講同學英文,連照顧自己都有進步。」
培正小學管弦樂團在剛過去的暑假先後到德國、捷克及音樂之都維也納遊學。「參觀莫扎特故居,明白出色嘅音樂家要刻苦練習先有成就,𠵱家我練習勤力咗好多。」剛升中一的林弘現在談起遊學經歷仍眉飛色舞,「好天氣時,我吹奏開心嘅歌,落雨就吹憂鬱嘅歌。」該校音樂主任李老師表示,遊學團行程包括參觀音樂博物館及演出場地,以增進學生音樂知識及演出經驗。
遊學風氣方興未艾,市場不斷擴張,學聯遊學中心副總幹事鄧菲菲稱,近兩年參與遊學團的散客及中、小學包團均顯著上升,本年暑假出團人數較去年上升近兩成。
EF語言遊學課程經理吳國傑指出,遊學團愈來愈普及,參加者不局限於名校學生或中產家庭子女,學校會申請非常規性的教育及學術基金資助有經濟困難學生出發,「近兩年有好多天水圍、元朗新市鎮嘅學校搞,父母唔介意畀錢仔女遊學,想佢哋去外國學校同家庭體驗吓。」
根據開辦遊學團機構資料,近年參團學生年齡愈來愈小,由以往12至15歲下降至8、9歲,最年幼的只有7歲,吳國傑稱由於父母不放心子女遠行,加上長途團費用動輒二、三萬元,故行程約一星期,收費萬元以下的短線團需求愈來愈大,令冬季遊學團市場逐漸成形,「短線遊學團會係新趨勢,除了去內地,新加坡都係理想地點。」
聖誕另類選擇入山區
小童群益會成長發展中心舉辦以學習為導向的遊學團是另類選擇,中心正籌備今個聖誕假及寒假到台東及台中及內地貴州了解生態環境及山區發展,該中心主任王美玲稱,香港學生多嬌生慣養,參加遊學團有助學習與別人相處之道。「年紀愈細去愈好,雖然最初未必吸收到好多知識,但係就可以學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