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上星期六終於公開宣布不會參與明年的特首選舉。她強調從未向民主派或其他人表示會參選,但若果她不參選的決定令某些市民失望,她願意說聲「對不起」。
陳太不參選,最高興的大概是現任特首曾蔭權先生及北京負責香港事務的官員。對曾特首來說,陳太由始至終都是最強的競爭對手、都是最有可能威脅他寶座的人、都是最可能令他陰溝裏翻船的威脅;現在陳太自動棄權,他便可以放下一萬個心,毫無掛慮的到湖南招商考察。
而對北京政府負責香港事務的官員來說,陳太不參選意味明年特首選舉大局已定、意味他們不必花太多力氣為曾特首保駕護航,這怎不是個好消息呢?
但對香港市民來說、對香港未來的政治發展來說、對爭取民主政制來說,陳太自動棄權着實是個令人失望及遺憾的決定。
儘管不同的民意調查都顯示陳太的民望落後於曾特首,在選委會內的支持票也跟曾先生有一段距離,但陳太畢竟是個公認有能力、有政治技巧、有經驗的重量級政治人物,只要她不再閃閃縮縮、只要她公開表明參選,她的公眾支持肯定會大幅攀升,甚至超過曾蔭權先生也說不定。更重要的是,她比其他候選人有更大機會在選委會內取得足夠的提名,令明年的特首選舉至少是一次真正的選舉、至少不再是無對手、無面向市民、無投票的「三無選舉」。
現在陳太還未起步就自動棄權,變相增加了曾特首的優勢,令明年的特首選舉形勢變得更一面倒。於是,一些原本有意令特首選舉變成真正選舉的中間派選委便會因其他候選人實力不足或強弱太懸殊而不肯提名曾特首以外的候選人。這樣下來即使公民黨或泛民主派推出候選人參選,他們也難以取得足夠的提名票,也難以促使明年的特首選舉變成有意義的選舉。
此外正如我們較早前指出,特首選舉是促使曾蔭權先生交代施政理念、交代政策取向的最佳途徑,要是陳太能參選,她完全可以憑她豐富的政治及行政經驗令曾特首不能含糊其辭,令曾特首不能蒙混過關,甚至能迫使曾先生清楚解釋所謂「積極不干預政策」不存在是甚麼意思。試想想還有誰比陳太更有能力、更有資格質疑曾特首是否違背多年來行之有效的施政理念?只可惜陳太放棄了這個難得的機會、放棄了一個讓公眾討論及了解未來施政方向的機會。
陳太說,她雖然不參選特首,但她將會聯同她成立的核心小組積極推動民主政制的發展。我們不懷疑陳太推動民主政制發展的誠意及用心,但要令政改再次成為社會焦點、成為政治焦點,最佳的辦法是把政改問題變成特首選舉的核心議題;特別是陳太在民主發展的立場比曾特首鮮明得多,她參選將可以令選舉變成爭取民主與抗拒民主的對決。這肯定比提出甚麼方案、提出甚麼路線圖更能引發社會討論、更能凝聚公眾的注意力。偏偏陳太卻要捨易取難,放棄參選特首這個最能推動民主政制的方法,任由曾特首獨領風騷,這怎不讓人失望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