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是以貌立名的吧,把他的道、德、法、理做好了,那才是『金標準』!」在孔子誕辰2,557年紀念日前夕,中國孔子基金會不理外界爭議,在孔子故鄉山東曲阜向全球發布孔子標準像,標準像具有山東人特徵,包括寬鼻、闊嘴、濃眉、長髯、國字形臉。
有學者譏「文化暴力」
基金會秘書長張樹驊表示,標準像是在尊重歷史依據,尊重約定俗成形象,以唐代吳道子所繪的行教像為基礎,盡力吸收歷代孔子像作品中的優秀元素設計而成,力求形神統一。他表示,孔子學說正被愈來愈多不同地域的民眾所關注、認同,而孔子形象不統一,不利於樹立世界範圍內公認的孔子形象。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贊成把中國這位至聖先賢的長相標準化,有學者甚至將此舉稱為「文化暴力」。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王殿卿也質疑:「我們已經有經過歷史檢驗、被世人普遍認同的吳道子所繪像,為甚麼還要再創造一個標準像?」
經專家及孔子後人定案
有內地網民指出,孔子的思想、學說才是精髓:「弄個標準像,虧你們專家能想出來。不好好學習他的思想。淨搞些沒有用的東西。」亦有網民諷刺:「我也去搞個上帝的標準像。」
中國孔子基金會在今年初發起製作孔子標準像,廣泛徵集繪畫、雕塑作品,再由儒家專家、歷史學家、藝術家及孔氏後裔等,設計孔子標準像雕塑方案。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