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痛恨陳水扁

不必痛恨陳水扁

焦國標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副教授

台北幾十萬人上街倒扁,這事要擱北京會怎樣?八九「六四」是過去的回答,廣東汕尾血案是今天的回答。六月底,當罷免總統案尚在法定程式下有條不紊地進行時,我訪問台灣。在台北的一次演講中,我特別告訴聽眾朋友:「中國罷免一介村幹部就會出動武警、戰車,製造血案,而你們罷免總統卻能安然無恙,真是大陸、台灣兩個世界。你們一定看好你們自己的台灣!」

我相信每個台灣人都願意看好自己的台灣,不想讓大灰狼叼了去,關鍵是怎樣做才算是「看好台灣」之舉。龍應台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她沒有回應施明德捐款百元以倒扁的號召,完善台灣民主制度,才是眼下台灣的正事。我認同此說。
民主的核心環節是尊重既定程式,當既定程式走完而仍然留有未盡解決的問題時,那是大家都需要付出的代價,而不應由某個人埋單。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過去死於各種感染的人,不應該責怪任何別人沒有研製藥物。前者的死不應該由後者負責。基於此,台灣當務之急不是倒扁,而是乘總統地位、聲望、威權受挫,只有招架之功,無有還手之力之絕佳時機,多多出台約制總統權力的各種遊戲規則。弱勢總統之際,正是建立強勢制約機制之時。倘如此,台灣可望出現總統與台灣民主制度雙贏的局面。
八月二十二日,我帶一位從台北來北京參加學術會議的教授朋友遊覽北京大學校園。我們沿着未名湖邊走邊聊,談到當前台灣的政局,該教授說:「過去我特別恨陳水扁,可是現在我有些變了。」我問道:「您怎麼變了?」她答道:「我現在變得有些感謝陳水扁了。」我有點吃驚,繼續問:「此話怎講?」

縫合撕裂開的社會

她解釋說:「過去陳水扁領導民進黨,為了奪取台灣大選的勝利,不惜借助族群問題撕裂台灣社會,很傷了許多台灣民眾的心,包括我本人的心。」我知道這位教授是土生的第一代台灣人,父母當年隨國民黨政權撤退到台灣。「你認為陳水扁現在怎麼樣?」「現在還是這個陳水扁,因着他和他的家庭大大小小的腐敗醜聞,在更高層次上把撕裂開的台灣社會縫合在一起。」
「您說的更高層次是甚麼意思?」「我的意思是,現在台灣公眾相當程度上,已經突破了以往藍綠陣營的簡單對壘,共同集結在民主、自由、透明、公開、公正、廉潔旗幟之下。應該說陳水扁功不可沒。」
這位台灣教授對陳水扁先生評價,某種程度上暗合我的看法。我認為陳水扁在台灣民主制度的發展歷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意義。如果說華盛頓在美國歷史上具有開天闢地的正面意義,那麼陳水扁在台灣歷史上具有開天闢地的負面意義。
在總統任期裏,華盛頓開闢的是一條萬世皆跟我來的道路,陳水扁開闢的則是一條此路萬不可再行之路。華盛頓因開闢此路受百代景仰,陳水扁則受中華官場文化之誤,不慎走進此途而被萬民訾罵,成為台灣今後任何一代總統,都必然小心翼翼避之惟恐不及的覆轍。不僅台灣,對大陸執政者都是一個警示。這是一份了不起的貢獻,雖然不是陳的本意。
華盛頓流芳千古模範百代,陳水扁零落成泥肥沃了台灣民主。一個失敗的科學家可以成為他身後科學家進步的階梯,一個失敗的政治領袖也具有同樣的意義。當然,極權統治下的獨裁者,如希特勒、史太林、毛澤東等人除外。對陳水扁的「貢獻」,我們固然不必領其情,卻也未必一定要咬牙切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