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內人隨筆<br>大懶堂寧願瞓晏啲 唔要微軟十億合約 - 尹思哲

案內人隨筆
大懶堂寧願瞓晏啲 唔要微軟十億合約 - 尹思哲

Yahoo!自家的社群網站360推出甚久,在本地卻不算普及,反而另一個收費擇偶服務友緣人反應還算不錯。話雖如此,但最近仍傳出Yahoo!欲買下美國第二大社群網站facebook.com,出價高達10億美金。
facebook創辦人MarkZuckerberg,創辦facebook時還是哈佛大學的二年級學生,最初由於認為「哈佛不夠友善」,所以決心建立一個包涵所有同學資料的網上目錄,用了一星期時間寫網站程式。
facebook在04年2月甫出,即橫掃整個哈佛校園。數周內過半學生註冊,並成為一股熱潮,在美國其他學校急速散布。年底時facebook的註冊人數已突破一百萬,Zuckerberg亁脆離開哈佛,全職營運網站,千里迢迢飛往西岸科網聖地PaloAlto創業,這時facebook和Zuckerberg的故事已廣為人知。
其後facebook推出了highschool版本,還把勢力範圍擴展到加拿大、英國、澳洲和新西蘭等地。網站先後好幾次獲得投資者的垂青,其中包括PayPal創辦人PeterThiel,資金總共3000萬美元。
facebook成功之處,在於將現實世界的社交模式完整地搬到網上,而且個人私隱保障得極佳,用者要持有認可學校或機構的電郵地址,才可註冊和登入網站,會員也放心上載私人資料如醉酒照片到網站去,而facebook的用家,更極度重視個人資料不要外洩。事實上,曾經有校方利用facebook捉拿違規學生,產生極大迴響。
但若然售予Yahoo!,全面開放這一步,facebook卻不得不走,雖然網站最近推出新功能保護會員私隱,但不排除爆發大規模用家轉投其他網站。

Zuckerberg年僅22

WallStreetJournal估計,facebook一年收入約1億美金,與其叫價10億,比例為1:10,是否合理則見仁見智。事實上,同類型競爭網站也不少:例如連絡人管理Plaxo、專做生意人的社群網站LinkedIn、Google的Orkut、Yahoo!自己也有交友服務。最終Yahoo!收購facebook與否,年僅22歲的Zuckerberg肯定是新經濟底下創業家的另一個紀錄。話說微軟也曾主動接觸facebook,不過被Zuckerberg拒絕了。原來是微軟提出要在早上八時會面的要求,他們的CEO(即Zuckerberg本人)起不了床,這種才叫做attitude。記得早前一位港大畢業生得Google看中,年薪72萬港元,便上了報章頭條,那麼,這位Zuckerberg,豈非要日日頭條報道不可?

ODM死於廠佬思維模式

十個做ODM生意失敗者,九個死於缺乏市場觸覺,也因為他們仍然逗留在廠佬的思維模式。
早前思哲和同事到內地一間電子廠audit,看這間廠是否合適作為ODM的拍檔。車未到,老遠已見老闆A站在門口迎接。一輪寒暄後,我們開始factoryvisit,參觀廠房的生產流程,R&D、模具、原材料倉庫、無塵車間、五常法應用等等一應俱全,整體效率不錯,初步印象尚可。
老闆A慨歎,近十年,數碼產品發展得太狠太急,傳統產品如Hi-FiCombo和DVD機等,profitmargin已經若有還無,所以,他有意向ODM數碼產品市場發展,首個project是開發MP3機。
「見識過我們廠自行開發的MP3機嗎?」老闆A邊說邊從R&D主管手中取過一部深黑色、長方形、驟眼看似第一代iPod的MP3機prototype。這部比起信用卡迎新時送的iPodnano厚得多的,就是「新」開發的MP3機?
我心裏暗忖之際,老闆A已逕自講解功能,「一粒3A電夠聽18個鐘,有收音機兼自動追台,螢幕又夠大,內置4GB閃存,外殼硬淨不怕刮花。出廠價50美金,order夠大的話,價錢還可以斟酌……」

以為價低量大便可

不知道老闆A是否知道Apple全新彩色系列的iPodnano最大容量已經有8GB?就憑這部「新開發」的MP3機,可以媲美iPod?想到這裏,我忍不住問他,究竟有哪些人參與這個project。老闆A語帶自豪地說︰「是我們一班資深的工程師和設計人員。」彷彿他們已經掌握了ODM的門路。正當老闆A繼續介紹他們的心血結晶,我偷偷地低聲問旁邊的R&D主管M:「你們同事平日有用MP3機的習慣嗎?」M答道:「自己的產品都會試用,但工作實在太過忙,平日其實比較少聽歌。」
今時今日,出品一年左右的舊iPodnano,都已經淪為信用卡迎新禮品,閉門造車再做出一模一樣的A貨,又有甚麼意義?廠佬行之有效的一套邏輯,就是奉所有經濟實惠的方法,以最低成本大量生產。毫無疑問,老闆A的工廠生產的MP3機比iPod更賤價,不過,這等思維絕對非ODM致勝之道。像老闆A般想法的廠商實在太多,以為iPod成功是因為外形討好,所以市場上才有一浪接一浪的有形無實的MP3機。
事實上,iPod除了chic之外,還有紮實的software以及不斷更新的支援,最重要是非常人性化的UI,這些一切一切的quality,他們那些根本不是MP3用家的的工程師和設計人員又怎可能意會?
現今消費品已經不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包括了許多許多intangibleofferings的消費經驗,ODM中的Design,不是叫廠商無中生有地創作出一件產品,也不是要廠商去東施效顰仿效抄襲;高增值的設計是配合買家策略,提出具創意的產品。
事實上,成功的ODM,是可以跟買家建立長遠深厚的關係,也當然會提高廠方的議價能力,可惜,港商之中仍然有太多像老闆A般的廠家,在原本的OEM上加多一個設計步驟,將自己當作是ODM。

正辦iPodnano早已淪為信用卡迎新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