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跟你說: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解決方法是給他二千多億元,他便能夠在一百年內,把這問題延遲四天發生,你認為這樣的建議吸引嗎?相信一般人都不會覺得吸引,現實世界卻往往就是這樣匪夷所思。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最近宣傳他投資那套講述「全球暖化」的紀錄片《絕望真相》(AnInconvenientTruth)時,不時批評美國拒簽《京都條約》,令到全球暖化問題惡化。戈爾把旨在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條約》,說成是遏止全球暖化的有效方法,卻沒有提及若要實行有關條約,究竟大家要花多少錢。
由經濟學家組成的「哥本哈根共識組織」(CopenhagenConsensus)估計,如果實行《京都條約》的規定,直至本世紀末,全球每年便要花一萬一千億港元;花這麼多錢,成效卻只是在2100年把全球暖化問題延遲六年。
《京都條約》經濟效益低
相比其他全球計劃,《京都條約》的經濟效益奇低。以對抗愛滋病為例,只需二千億港元,估計2010年前便能將愛滋病死亡個案減半。但若把同一筆錢投放在《京都條約》,到下世紀也只能把全球暖化延遲四天﹗
全球過去一百年平均溫度無疑是四百年以來最高,但這裏所說的「暖化」,其實也只較一百年前上升了攝氏0.6度。為了這個暖化問題,每年花數以千億計,成效卻只是把問題推遲一丁點,環保分子經常叫人不要浪費,但這不是更大的浪費嗎?
黃牛
http://hkmediabuster.blogspot.com/
編按:逢星期一、三、五,本報將邀請三名熱門blogger寫blog,並率先在網聞版發表,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