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伊朗總統在聯大開幕式上有一場隔空交鋒。美國總統向伊朗人民喊話,質疑一個限制他們自由的政府存在的合法性。伊朗總統則攻擊美國霸權主義在全球的干預。對伊朗人民來說,美國總統的喊話不會有甚麼效果,因為目前伊朗是民粹主義當道,美國把伊朗視為「邪惡軸心」,又威脅要動武以阻止伊朗的核計劃,早已激起伊朗境內的反美情緒。伊朗總統的激進反美姿態,似乎符合美國人民心目中對他的刻板印象,對白宮反而有利。他的反霸言論,在中東和拉丁美洲也有不少聽眾。
不過,這些你來我往的攻擊言論,對於解決聯合國目前所面對的急迫問題,卻是無濟於事的。非洲聯盟派駐蘇丹西部達弗地區的維和部隊,本月底任務就要結束,如果無法延期,或不能有其他聯合國部隊進駐,達弗地區的非阿拉伯裔人民就要面臨另一場大屠殺的危險。最合理的辦法是延長非盟維和部隊在蘇丹的任務期限,然後由聯合國部隊接手。可是儘管國際人道組織大聲疾呼,蘇丹政府至今仍在「國家主權」問題上,與聯合國相持不下,無法達成協定。
聯合國安理會過去在安排集體軍事行動,處理地方危機上還能發揮效用,譬如在柬埔寨、東帝汶、塞拉利昂以及利比里亞的行動。無論是維和、協調人道援助或維護人權的問題,聯合國都能在國際上結合實力與法律權威。會員國在集體安全的體制下,也願意接受約束,不任意動武。但美國近年的政策卻傾向於擺脫聯合國而獨斷獨行,這不但打擊了聯合國的聲望,減少了安理會在集體安全方面的約束力,而且使得聯合國成為中小國家對抗美國霸權的論壇。最後可能使聯合國變成歷史上一事無成的國聯。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美國在違反國際規範的情況下侵略佔領伊拉克,就是損害聯合國權威的最壞榜樣。攻伊戰和後來的虐俘事件使得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大損。在以黎(真主黨)衝突上,美國縱容以色列趁機大開殺戒,也引起國際上的普遍譴責。以往美國在國際論壇上號稱的「道德聲音」,現在已變成政客譏嘲的話題。當前在聯合國普遍存在的對立和冷漠氣氛,似乎也是這個道德危機的反映。
聯合國面對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伊朗發展核武。在這個問題上,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歐盟的立場,同美國政府與媒體的認知是有差距的。毫無疑問,伊朗若擁有核武器,不但可以直接威脅以色列,而且也會激起其他中東國家的核競賽,危及國際安全。但眾所周知,以色列已是擁有核武的國家。從以色列對黎真主黨劫持士兵的過度反應來看,擁有核武的以色列才是真正的危險。然而,美國卻對以色列百般袒護,對五至十年內不會構成威脅的伊朗,反而大事渲染,這是很難令人信服的。相形之下,擁有核武的巴基斯坦的政治局勢,也許更應令人擔心。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加入核武俱樂部,毋須遵從《核不擴散條約》的規定。印巴在一九九八年核爆後,美國施加的制裁相當輕微。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需要巴基斯坦的合作,巴國一夕之間就從核武罪犯變成美國的主要盟邦。這種快速變臉法和美國在限核問題上的雙重標準,也是在國際上造成大家態度冷漠的一個原因。
本屆聯大給人印象最深的是美國道德形象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