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世文 64歲
中文大學善衡書院候任院長
1942年日本侵華,辛世文母親在走難時在湛江一個山崗誕下辛世文。童年時的他體驗過貧窮,常要吃薯仔糊充飢,充份了解沒飯吃的滋味。
辛世文現在是全球首位成功複製植物基因的科學家,他的研究,讓更多人吃得飽吃得到米飯。這位64歲的學者,本可繼續埋首做研究,近日卻答應中大出任2012年成立的新書院善衡書院的院長,為的是甚麼?仍是離不開一個「米」字。他希望下一代中大生學會珍惜,明白吃一碗白米飯也非必然,懂得善用知識救助窮人。
「我都捱過窮,明白窮人無米飯食嘅滋味。𠵱家有啲人窮到無營養,單係東南亞每年都有25萬人因唔夠營養而盲眼;唔夠鐵等,都有幾百萬細路仔。人類有悲天憫人嘅心,動物係無嘅。我自己都有呢個心,我都好想呢間書院嘅學生,有呢種性格,將來暑假回內地替窮人修橋鋪路!」
………………………
66年獲得中大生物系學位的辛世文,當年屬新亞書院,待書友如家人,一同讀書、tip考試題目;當時書院未有宿舍,他未能一展廚藝,煮最拿手的冬菇雞給書友分享。
相隔40年,這位新亞書友擔任善衡書院候任院長,他希望將來可以一展廚藝,彌補當年的小小遺憾。新書院有600名學生,雖較以前新亞書院只有10多人多很多倍,但與現時的崇基、聯合、新亞及逸夫各有2,500人相比,卻又是蚊型。
辛教授說,書院細小可以令學生同住同食,600人如家人般,經常一同用膳,感覺很不同,感情大概可以維繫數十年吧!他還構想該書院可與大書院不同,大概可以有10%學額給研究生,讓博士生在書院輔助後輩,「當然唔係想收啲只想免費食住嘅研究生啦!」辛世文還望將來入住的學生可多往海外交流及做義工。
………………………
現今大學生多「貓頭鷹」式生活,教授如何招架?辛世文坦言冇有怕,「我曾到過兒子宿舍,佢同啲宿友都好活躍,但佢哋自己定咗一些規律,喺晚上11:30前屬於自由時間,之後屬於寧靜時間,大家都好自律唔會嘈。在新書院,我都會畀學生自定規律,周一至周五讀書時間可能早啲,周六、周日放假就可以夜啲!我諗點都唔會早上兩點先嚟嘈!」
為了開啓學生的眼界,辛世文將會邀請來自哈佛、劍橋等世界級學者到訪,他的研究夥伴,有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袁隆平也將於明年3月到訪中大。
撰文:梁美寶
攝影:張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