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樓市正降溫,有業主打算將舊樓蝕讓,然後透過講價,希望以「筍盤價」買入一層新樓,以為除笨有精,但這條「好橋」遭網民大潑冷水。
在《MSN》討論區,網友19bud74說,他4年前以17.5萬美元(約136萬港元)買入一層樓,若計入裝修費,總成本逾19萬美元。他打算以17萬美元將舊屋蝕讓(損失逾2萬美元),然後與發展商講價,希望以26萬美元購入一層標價29.5萬美元的新樓(節省3.5萬美元),表面上仍賺了1.5萬美元差價。
不如等層樓升值
網友Phil5185說:「應等層舊樓升到25萬美元才放售,咁樣就可以賺6萬美元。如果以26萬美元買咗嗰層新樓,一個唔好彩,樓價跌到23萬美元,咁就揼心揼肺!」
網民investor-bob稱:「除非發展商急於散貨,否則唔會咁『順攤』將層29萬幾美元嘅單位以26萬美元賣畀你。」另一網友ARCHIEtheDRAGON亦有同感,話如果發展商肯平市價3萬美元賣樓,內裏肯定有文章。
不過,19bud74說,新樓的按揭供款比舊樓每月多875美元。網友judyfishjeek稱:「若果每月將875美元用來做穩陣嘅投資,可能賺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