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昨天正式召開記者會宣布,不會參加明年的行政長官選舉,並已經知會行政長官曾蔭權。其實,去年參與遊行的時候,陳太一直強調無意參選,直至今年七一遊行前後,泛民主派想擁護共主挑戰曾蔭權,才突然有一句「見步行步」,昨天的公布無疑等如「行人止步」了!
陳太不會參加下任行政長官選舉挑戰曾蔭權的消息,近日已經由泛民主派內部放出消息,訊息已逐漸消化,此外,公民黨透過總部開幕,透露他們自行派人參選,而呼聲最高的是梁家傑。
要面對現實打持久戰
筆者曾經指出,陳方安生與曾蔭權都是殖民地年代訓練出來的公務員,在行政執行上的思維與能力,其實分別不大,分別只在於道德方面的堅持,陳太這次的抉擇顯然從過去三個月尋找「政制核心小組成員」過程中,了解到以一己之力硬撼整個政府,顯然太過危險與困難重重,政務官的訓練包括要面對現實,發燒過後就是要退一線打長遠的持久戰。
陳太畢竟還是公務員心態,不想正面與中央政府「對着幹」,所以她堅守做官的禮節,透過相關人士讓北京政府清楚了解她的抉擇,此外,還會早一天打電話給曾蔭權,說明不去馬的意願。
香港傳媒哪一家已經成為政府的御用宣傳工具,排名次序昨天見報亦已一目了然,陳太宣布不角逐特首泛民主派已經事先放風,各傳媒都掌握得到,剩下的是核心小組名單的競猜遊戲,但全港只有兩家報紙能夠清楚指出「陳太打過電話給曾蔭權」,哪家才是特首辦報紙,從昨天見報內容,官員與傳媒心中有數,親疏有別,三家傳統左報也恨不了那麼多!
參與小組具政治承擔
從公布核心小組出來的名單只有六人顯示,香港始終是一個極現實的社會,相信許多人會認同陳太想做的事(政制)的理念,但是要拋身出來,令北京與特區政府「仇視」之,並非人人可以承擔這個政治成本。情況就像特首選舉提名一樣,可能許多人內心想支持陳方安生,不想支持曾蔭權,但是一百個提名是公開的,商界與政界中凡與中國大陸有生意來往的,基於怕中共報復,誰都不敢貿然「給名」出來,這是殘酷的政治現實,所以將來憲制上行政長官的提名也是需要改善的一道關卡。
六名成員當中,李鵬飛與陳方安生一直是好朋友,當年北京要見陳方安生也是由李鵬飛負責中間拉線,安排秘密上京,李氏自從參與立法會直選後,透徹明白直選與被控制的議會議員不一樣,近年言論走向更民主,他是做完本屆就唔撈的人大代表,所以沒有甚麼包袱。陸恭蕙近年走智囊路線,憲制與環保是她關注的項目,其民主理念應該比陳太更前進。肯給名字已經是一種政治承擔,法律界的陳文敏算是很勇敢(未知港大會否承受壓力),至於商界方面只能找到一個印度籍的程子俊,更清楚顯示商界的怕死。
任關佩英為官時一直被稱為手袋黨副主席,與陳太情同姊妹,至於布簡瓊曾任職經濟局,是陳太當年的英文稿寫手。估計幕後肯幫陳太的人依舊有人,○七特首選舉早已內定,七一遊行過後北京對陳太的措施,已經讓陳太將戰線放在「二○一二特首的憲制改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