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ELI運作與期權特性

衍生創富:ELI運作與期權特性

市場上的股票掛鈎投資產品(ELI)林林總總,細看其背後組合成份,便發現各類ELI的計息方法,以至投資時所需的實際本金截然不同。這次我們將透過剖析一些熱門ELI背後的投資工具,說明彼此間的相異之處。
在各式ELI產品中,目前以傳統看漲ELI和可贖回ELI最大行其道。細看這兩類ELI,不難發現兩者的支付利息方法頗有差異,前者之年息在投資初期已固定,而且採取利息先付的方法,運作與零息債券相似。投資者只須付一筆低於票面值(FaceValue)的本金,到期時便可連本帶息取回相等於票面值的金額或掛鈎股份。
傳統ELI的實際本金為投資額即票面值乘以購買價百分比,假設以10萬元投資額購買一隻傳統ELI,購買價百分比為98.43%,實際所需本金則為98430元,而投資額與實際本金之間的1570元差距便是利息回報。
可贖回ELI在開始投資時要支付全數本金,利息多寡將根據投資期內掛鈎正股每日的股價表現,計算可得之利息。兩種ELI的計息方式不同,主要是由於兩者由不同性質的期權組成。

可贖回ELI計息較複雜

傳統ELI由零息票據和沽出認沽期權組合而成,後者可獲取一筆期權金,這筆期權金為年息的組成部份,亦變相可達致利息先付的效果,年息亦在開始時已固定。組成可贖回ELI的投資工具卻較為複雜,除認沽期權外,還有每日累計利息的期權及上限到價取消等另類期權。

註:數據截至2006年9月20日,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