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實施一星期五天服務後,總是大排長龍。
有些銀行採用按掣取籌,客戶坐在一邊根據號碼先後辦理事務。有些仍沿用排隊輪候──不管何種方式,椅少人多,到頭來還是站站站,等等等。不方便。掙錢那麼辛苦,提存處理亦一樣辛苦。好悶。
──但再苦再悶,日子還得如常地過。
無聊之際,瞅着那些不停「接客」的椅子,一個個屁股擱上去,永遠熱燙難耐。原來英語「銀行」(Bank)一詞,源於意大利語「長凳」(Banco)。本竟指早期銀行兌換人坐的長凳。
十八世紀以後,歐洲的商業開始興盛。當時市集若進行大宗交易,使用的貨幣種類很多,於是,專門估量價值,兌換貨幣的職業兌換人便應運而生。後來他們又代替商人保管存款,開出滙票、期票,付予利息……中國山西票號(內地劇集《喬家大院》和無綫「後繼」的《滙通天下》),乃銀行業始祖。而歐美的銀行家(Banker),則由一群坐長凳的兌換人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