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積極干預人棄我取? - 謝毅

蘋果批:積極干預人棄我取? - 謝毅

記得公民黨的余大狀於本月初撰文《北歐奇蹟》,老調重彈,大讚福利主義之餘,更反駁一般人對「大政府」的種種誤解(例如賦稅繁重,經濟停滯不前),認為「只要親身去走一趟或者多翻看資料,便知道這種說法只是片面之見。」
余大狀真是說得好!無做過研究就無發言權,但翻看資料屬於紙上談兵,親身去一趟也只能走馬看花,一如瞎子摸象,始終不能一窺全豹,倒不如看看瑞典人怎麼說吧。
上周日,瑞典大選爆大冷,反對黨中右聯盟得到近半數選民支持,將左傾的社會民主黨殺下馬來;其黨魁林費爾德揚言會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寬減稅項、削減福利及國企私有化等,誓言要減輕政府的福利包袱,加強瑞典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奇就奇在這裏。瑞典人過慣了優閒生活,與世無爭,這全拜社民黨所賜,但現在竟然食碗面翻碗底,究竟所為何事呢?有人說,社民黨長期執政,死於安樂,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人;而反對黨黨魁林費爾德充滿活力,積極進取,相比之下,自然得到瑞典選民的歡心。
這樣說當然沒有錯,但人皆自私,福利無人會嫌少,要不是瑞典人真的察覺到政府過度干預所帶來的種種弊端,又怎會容許反對黨幹掉他們的「衣食父母」?事實上,瑞典優厚的福利令人失去工作意欲,幹與不幹分別不大,一如以前大陸的「做是三十六,不做也是三十六」;雖然官方失業率僅為百分之六,但反對黨認為這只是掩眼法,實際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當中以年輕人及新移民(他們叫「新瑞典人」)最為嚴重。有調查顯示,大部份有家室的瑞典人最擔心的,不是自己的飯碗不保,而是下一代找不到工作。現在難得反對黨提出改革,雖然成效難料,但總好過坐以待斃。

其實早在瑞典變天前,歐洲各國已默默起革命,只是受制於既得利益者的反抗,輸多贏少,早前的法國大暴亂就是一個實例。事緣法國的勞動市場極度僵化,年輕人享有免死金牌,炒不得;老闆為免易請難送,對他們敬而遠之,寧願請「老餅」。政府為解決年輕人的失業問題,打算替僱主鬆綁,容許他們可以莫須有解僱二十六歲以下員工,殊不知一石激起千重浪,示威浪潮由首都巴黎蔓延至全國,情況一發不可收拾,政府最後為息事寧人,只好收回成命,改革最終功虧一簣。
跟法國一水之隔的英國也好不了多少。兩年前,首相貝理雅鑑於英國大學五行欠水,單靠政府資助不能化腐朽為神奇,於是建議調高大學學費,闖了禍,國內黨內反對聲音異常激烈,貝理雅為此吃盡苦頭,更差點斷送其政治生涯。
是的,福利主義易請難送,歐洲各國莫不為此傷透腦筋。現在瑞典變天,有如替她們打了一支強心針,總算可以出師有名。就好像英國,近日多份報章警告政府要吸取社民黨失敗的教訓,加速改革的步伐,以免步其後塵。而其他歐洲國家也密切關注瑞典日後的發展,以期從中得到啟發。
無獨有偶,余大狀也叫我們學瑞典,這個建議真是來得合時!現在連瑞典人都覺得「大政府」有問題,用手中的選票告訴全世界:積極干預已經過時。作為自由主義聖地的香港,又怎能人棄我取,反其道而行之?
余大狀,你同意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