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主要政黨決定派出候選人參與明年的特首選舉,挑戰現任特首曾蔭權先生了。公民黨今次的決定及做法也許不可能改變曾特首篤定當選的現實,甚至不足以令明年的特首選舉變成一次勢均力敵的較量,但至少可以迫使曾特首要更清楚的解釋他的治港理念、至少可以迫使曾特首回應市民及政團的疑問、至少可以避免香港再出現一次無對手、無面向市民、無投票的「三無選舉」。
特首選舉絕對不是民主選舉,特首選舉是不折不扣的小圈子選舉。可儘管是小圈子選舉也總該有點競爭的意味、總該有點選戰的氣氛吧!偏偏香港過去三次特首選舉中只有回歸前舉行的第一屆特首選舉是有對手、有面向市民、有投票的選舉,其餘兩次根本連選舉的影兒都看不到就完結了。
以二○○二年第二屆特首選舉為例,失盡民心的前特首董建華先生得到超過七百個提名而自動當選,教市民既無奈又憤慨。去年的特首選舉也一樣,當時的署理特首曾蔭權先生在做了一輪「門面選舉工程」後同樣以超高提名票自動當選,令整個選舉在沒有投過一票下匆匆完結。若果明年的特首選舉同樣是「一人騷」、同樣只有一位候選人、同樣由這位唯一的候選人自動當選,那將意味香港回歸十多年也沒有出現過一次真正的特首選舉、也沒有出現過一次像樣的特首選舉,這不是荒謬得很嗎?
現在,公民黨願意正式派出候選人參與明年的特首選舉,這至少可以為選委會委員提供更多的選擇、至少可以增加選舉的角逐氣氛,甚至可以打破曾特首一人壟斷的局面。對香港的政治生態、對香港的政制發展來說,公民黨的決定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除了可以避免特首選舉淪為一個「單人騷」外,公民黨派候選人參與選舉也可以迫使曾特首釐清他的施政理念。應該看到,曾特首及特區政府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提出了不少極具爭議性的建議及施政理念,例如計劃開徵銷售稅、例如說「積極不干預政策」不存在等。對大部份市民來說,這些「新猷」不僅極具爭議性,也跟香港多年來行之有效的施政理念不相符,曾特首若真的要推動這樣的改革便需要詳細向市民交代及解釋引入這些「新猷」背後的原因,並讓市民、政團及社會團體深入及仔細的討論新措施的利弊;而要仔細討論這些新的施政理念,最理想的途徑就是選舉中的公開辯論、是選舉中的公開質詢,因為在這些質詢及辯論中,特首便不能再顧左右而言他,特首便需要老老實實的交代他是否想把特區政府變成一個事事干預的政府。這不是比政府辦甚麼諮詢大會、甚麼蒐集意見大會好得多嗎?
另一方面,曾特首在政制發展方面由始至終不肯作出任何具體承諾,更不願提出任何雙普選的具體時間表,只是不斷左推右託、只是不斷拖延。若果明年的特首選舉不再是「單人騷」而是有競爭的選舉,曾特首便不能再躲在策發會這樣的「口水會」背後,他便必須向他的對手、他的選民及香港市民說明他的真正想法。到時候公眾便可以看清楚曾特首的真面目、便可以清楚知道他是香港民主發展的助力還是阻力。
是的,公民黨的候選人或其他候選人參選特首都動搖不了曾蔭權先生的位置。但是他們至少可以在施政理念上、至少可以在香港的發展策略上提出不同的意見,迫使曾特首作出回應、迫使曾特首作出交代及解釋。這肯定比曾特首一人說了算好得多。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