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00大富豪個個坐擁超過10億美元身家,身家愈來愈豐厚的結果,是孕育出新世代慈善家,他們「傾家蕩產」打救世界,固然是好事,但富豪愈來愈有錢,也意味普通人愈來愈窮。
新世代富豪的雄厚財力和影響力,足可媲美一國政府,但又沒有官僚架構礙手礙腳,想要改善世界,直截了當得多,表表者是世界首富、微軟之父蓋茨和太太梅琳達的慈善基金,資產達300億美元(2,340億港元),要幫助哪個角落解決哪方面問題,由蓋茨伉儷全權決定,不用受人牽制。
蓋茨伉儷好友、富豪榜亞軍「股神」畢菲特今年6月亦已宣布,要將460億美元(約3,588億港元)身家,捐出絕大部份作慈善用途,蓋茨伉儷基金會是主要受惠機構。
「這樣其實很糟」
富豪無私奉獻,豈不是有錢人愈多,就對社會愈有助益?華盛頓經濟及政策研究中心(CenterforEconomicandPolicyResearch)宏觀經濟學家貝克(DeanBaker)不以為然,「這樣其實很糟」,因為這些富豪的產生,絕非因為美國經濟增長很厲害。反之,40大富豪賺得身家都是25年內的事,而美國過去25年經濟增長,反而不及之前的25年,而該個期間全國只生產了13個10億富豪。
貝克說:「這群富豪滙集了如此大筆財富,意味其他人個個都少了一點錢。」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卡茨(LarryKatz)指出,億萬富豪增加,是因為美國最有錢的一群人面臨的稅率,由25年前逾60%大減至現在的35%,令他們可積聚更大筆錢。
但卡茨並不認為富豪劇增是絕對壞事。「財富和權力極度集中,的確會損害其他人的利益……但從另一角度看,有錢人賺一元,不一定意味其他人失去一元。(富豪)可以做出偉大善舉。」
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