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官愈老愈有型,兩執白鬚迎風飄盪,成個得道道士咁款,如果學佢老師牟宗三當年站在新亞圓亭外草地,翹首望天,雙手互握於背後,再加鬚從風起,想張三丰亦不外如是。
問賜官如何考入新亞書院哲學系?賜官話:「當年考中大,成績表唔派番畀學生,我至今仍然唔知當年入學試係乜嘢成績,只知收到面試通知書,於是去新亞書院,由牟先生面試,佢問我有冇讀過哲學,其實我冇,不過人急智生,話讀過莊子《秋水篇》,立即念咗幾句『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牟老師點頭稱善,咁就收咗我!」賜官想知道中大入學試成績,好易啫,聽滙豐鄭大班講,佢上網申請,幾日後就收到佢嘅中大入學試成績表以及新亞每年每科成績表,賜官不妨一試。
賜官每年暑假返多倫多探妻女,九月就返嚟,在中大港大浸大教書,由編劇以至古今神話迷信,學生多到爆棚。問佢當今大學生水平如何,佢話:「中學基礎教育唔掂,讀中國語言,不讀中國文學,好似學英語咁,根底係差啲。以前我哋讀國文,古文讀得好,語言掂晒,𠵱家一分為二,惡果浮現。我教二年班學生選修科──『編劇』,開宗明義話要運用『賦比興』三種基本方法,再加變式。點知成班學生眼望望,於是我問:大家知唔知何謂『賦比興』?只有兩個學生舉手,原來係中文系嘅。我叫學生抄低,好多學生唔識寫個『賦』字,於是我畀貼士,唔係牛仔褲個褲,唔係大富豪個富,係貝字旁,佢哋仍然有人唔識寫。以前中學先生教國文就講賦比興啦,唔會入咗大學先至學,你話𠵱家中學中文教啲乜?」
如果學生有讀《中學生文學精讀》(周錫馥選注,三聯出版),佢哋會識嘅,左丁山兒子有呢本書,第九頁就引朱熹講:「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描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擬)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感觸、聯想)。」現時極少學生在中學選修中國文學,唔識賦比興,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