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漂亮的政變!」與不少泰國人一樣,親歷1992年軍隊開槍鎮壓示威的港人潘倩君有這體會。但泰國有普選,為何擺脫不了「槍桿子出政權」、王權介入的宿命?沒有一個令人感覺公平的選舉,可能是箇中答案。
「乜都表達過都冇用」
89民運期間,潘倩君曾參加香港的遊行聲援學生;92年在泰國工作她也滿腔熱血,參加反對軍政府集會。「好彩開槍鎮壓之前,我返咗屋企」。今年初舉國民怨沸騰,但潘沒上街「倒他信」,「不過我都支持示威者。」
反他信運動以政變收場,潘倩君認為可以理解。「早喺今年初就有唔少示威要求趕他信落台,但係始終冇預期效果」。今年4月他信贏得大選,但多個政黨杯葛選舉,加上他信買票賄選的傳聞四起,令泰國人民普遍不相信這是一場公平的選舉。「民眾乜都表達過,始終唔可以趕走佢,生事又冇用,最後只有期望軍人出手」。
其實,今次閃電政變贏盡掌聲,策劃過程殊不簡單。據悉,軍政府先派出精銳部隊,包圍有數千名特警在內的曼谷特警總部。與此同時,軍方加緊把守由泰國各地前往曼谷的公路,以防支持他信的民眾和軍官趕往曼谷「勤王」。政變一開始,軍方人員更立即進駐電視台,限制消息的發放。
軍政府奪權後對傳媒或言論自由仍諸多限制,像近日通過的法律,規定不准五個人以上的集會議政。輿論開始對軍方發動政變提出質疑,有市民在報章投稿,質疑政變手段有違民主制度、有市民認為軍隊成功奪權反映泰國的憲政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