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完廁所總覺得自己未拉褲鏈,駕車時經常擔心車門未關妥……」,一名曾患情緒病後來康復的教師Stephen,當年病發時就有上述的經歷。排山倒海的工作、大起大落的市道、力求完美的個性,令本港專業人士壓力大增,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教師、律師、醫生等專業人士,近年因情緒病求診的人數大增,每年約有近2,500個專業人士的情緒病新症,情況令人憂慮。 記者:雷子樂 蔡志郁
醫院管理局的精神病求診人數達65萬人次,每年平均有2.5萬個新症。葵涌醫院精神專科高級醫生李永堅指出,情緒病新症中,約有5至10%是專業人士,相對於5年前的1%,升幅顯著。他稱,約七成新症是因壓力大而致病,其中教師可算是各類專業人士中,最受壓的行業,平均每兩個月有一至兩人求診。
經常擔心工作未做好
中學教師Stephen在2001年發現自己患有情緒病,「以前抹張枱抹一分鐘,嗰時就要抹五分鐘;以前洗面洗一次,嗰時就洗面五次。」最嚴重時,他因擔心學校的工作未做好,竟在放假的星期日返回學校,察看自己其實已做好的工作狀況。
Stephen發現自己患有情緒病後,獲得母親和女朋友的理解與支持,加上醫生的幫助,病情漸漸康復,目前已基本治癒。他稱,自小性格都是力求完美,加上當年在教學以外,還進修碩士學位,壓力沉重,以致最後患上情緒病。
不願求助令病情惡化
李永堅指出,正接受情緒病治療的專業人士,包括醫生、律師、教師、地產經紀等,部份行業並未受惠於經濟復蘇,令從業員壓力大增:「好似地產舊年推出凱旋門之後,個市未好過,唔單止經理病發,連突然做少咗好多合約嘅律師,都好有壓力而病發。」他指專業人士多不願求助,或延至事件爆發後才處理,若情緒病一旦發作,情況會特別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