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他便立志當護士。同學取笑他,說男孩子為甚麼要做護士,他認真地回答:「護士的工作很有意義。醫生有男有女,護士也有男有女。」
中學會考後,他升上預科,朝着目標進發。高級程度會考放榜,主科成績不俗,該足夠入大學的護理學院,可惜中文科不及格。中文科不及格,就不能讀大學。
他沒有放棄,努力溫習,又到補習社上課;次年重考中文,但又失敗。
他在香港出生,說流利廣東話,表達和聆聽的能力完全沒有問題,只因為中文科不及格,令他不能升學。
以我所知,護理學院的教學語言主要是英文,課本也是英文,為甚麼一定要中文科及格呢?其實他的中文也不算太壞,中學會考也及格。
他很無奈。再考一次中文,他沒有信心及格;若到外國念護理學,會對家庭構成巨大的經濟負擔;放棄理想,隨便讀一個文憑課程,他不甘心。
念大學確需要某程度的語文水平,但不同科目該有不同標準,一刀切的要求,扼殺了多少有潛質、有抱負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