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愛心月餅2006」活動現正展開,名古屋麵包西餅有限公司率先送出100個單黃白蓮蓉月餅,日前安排送到聖基道兒童院,讓居於該院的孤兒或來自破碎家庭的兒童、接受新移民適應服務的孩子,以及參加課餘託管服務的低收入或綜援家庭的小童,得到這批愛心月餅迎接中秋。
剛過去的9月11日,「蘋果愛心月餅2006」首次舉行大型贈餅活動,記者將100個由名古屋麵包西餅有限公司捐出的月餅,送到位於沙田的聖基道兒童院新移民中心,多位來港不久的小學生接過月餅後,都表現得既開心又興奮,現場氣氛溫馨感人。
10歲的東憶,是其中一個受惠孩子。她說:「我好鍾意中秋節同食月餅,所以收到呢個月餅特別開心,以前都係食啲有蛋黃嘅傳統月餅,嚟到香港後就好想試吓食冰皮月餅,因為媽咪話呢種月餅好好味,但我就未曾試過,因為佢太貴,冇錢買!」
新來港兒童懷念故鄉
在香港狹窄的生活環境與兩地課程內容的差距,都是這些孩子最急待適應的地方。東憶一臉懷念說:「喺鄉下間屋有三層高,周圍又多空地,我自己間房都大過𠵱家香港屋企。以前過中秋好開心,我哋都唔會玩燈籠,而係放煙花,燒炮仗,比呢度熱鬧好多。」
成長背景的迥異,讓眼前孩子對舊日中秋念念不忘外。東憶說:「嚟到香港,最難係英文,因為深好多,學得好辛苦,加上呢度地方細,唔可以好似以前咁,一大班同學返屋企,齊齊做功課,唔識就一齊研究,學習氣氛會更好。不過,大陸嘅數學同普通話程度就高過香港好多,嚟咗呢度一年,就考過兩次數學滿分,好多土生土長嘅同學都會嚟問我。」
低收入難購過節美食
尚有二兄一姊在學的嘉欣,一家生活全靠父母任清潔工來支撐。13歲的她說:「月餅愈多鹹蛋黃愈好味,所以四黃月餅我最鍾意食,夠晒油香,一個中秋節可以食成盒。怕肥?唔驚,我咁細個又咁鍾意玩,唔會肥嘅!不過嚟香港之後,媽咪成日都要返工,冇時間帶埋我一齊買月餅過中秋!」
這群來港不足一年的小學生,不少來自低收入或領取綜援的家庭,有的參加來港適應班,有的接受課餘託管服務。而動輒過百元的月餅,對這些孩子並非必然的過節美食。或許是這個原因,加上對香港的新生活仍帶點陌生,所以偶爾收到外界送來的物資,例如今次的愛心月餅或過去的文具及玩具時,他們臉上都流露出高興珍重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