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雙親負擔 學者指缺童真<br>倘擁百萬港童最想買樓

為減雙親負擔 學者指缺童真
倘擁百萬港童最想買樓

【本報訊】香港學童思想原來非常成熟,就算有錢也不會做大花筒,亂花錢買玩具或吃喝玩樂;他們寧願置業改善父母居住環境,減輕雙親供樓負擔。理工大學一項調查顯示,26%受訪兒童及青少年表示,若擁有100萬元會首選置業,只有4.3%人表示會用這筆巨款買玩具耍樂。有研究兒童發展的學者表示,調查反映年紀小小的學童很生性,但擔心他們太早熟,會少了一份童真。 記者:馮永堅

本港居住環境擠迫,加上樓價高企,很多四、五人家庭要迫在一間三、四百呎的房子居住。財務策劃及投資公司ipac早前委託理大,訪問737名6至17歲的學童,以了解他們如何運用金錢。調查顯示,26%受訪者表示若擁有100萬元,會買一間「靚屋」與家人同住,其次會花在消閒、慈善或旅遊用途;只有4.3%受訪者說會買玩具。

「係好生性嘅表現」

被問及在20、40及60歲時如何運用該筆巨款,32.6%受訪者表示在20歲時會用作教育開支;14.5%人指在40歲時會買樓;27%人稱在60歲時會用於醫療或健康開支。負責調查的理大財務學副教授鄭子云昨在記者會表示,想置業的受訪者較想買玩具的多,加上他們在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選擇,反映他們思想成熟,不會亂花金錢。
一直有研究兒童發展的全人發展中心顧問團主席黃重光醫生表示,受訪者知道父母供樓辛苦,故有錢時選擇置業報答雙親,而非買玩具自娛,「係好生性嘅表現」。不過,他指年齡介乎6至17歲的學童應會首選買玩具,而非「諗得咁長遠」買樓改善父母的居住環境,擔心他們太成熟會缺乏兒童應有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