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本月初成功為一名骨癌病童植入無創性金屬骨伸延儀器,於前天進行首次骨伸延,成為亞洲首例。該位16歲病童葉俊傑昨日表示,骨伸延過程未有帶來痛楚或不便,即能解決其因植入金屬骨而造成的長短腳問題,笑言「做完拉骨即刻感覺到隻腳長咗,好開心唔痛都可以改善到。」 記者:趙燕婷
該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黃國全昨於記者會上表示,在清除腫瘤的過程中,骨癌病童的部份骨骼或需被切除,然後植入屍骨或金屬骨以重建骨骼。由於植入的骨骼不會生長,但兒童的骨骼仍未發育完成,導致長短腳情況。
該系早前引入無創性金屬骨伸延儀器,患者在植入該儀器後,只需定期到專科門診接受骨伸延,即可解決上述問題。黃國全解釋,患者在過程中需將植入金屬骨的部位放在有關儀器內,醫生即可透過儀器轉動金屬骨內的磁石,間接操作齒輪的轉動,令金屬骨每次伸延4毫米。
按病情選擇手術方法
不過,他強調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植入該儀器,要根據個別情況選用微創性或無創性金屬骨,主要考慮因素包括骨癌位置、骨骼切除長度、化療效果、癌細胞擴散情況及患者生存機率等。無創性金屬骨伸延儀器的植入手術連骨伸延過程的費用約為18萬,微創性的植入手術連骨伸延過程的費用則為11至12萬。
亞洲首名植入無創性金屬骨伸延儀器的16歲骨癌病童葉俊傑表示,五年前確診患上骨癌,癌細胞集中於右大腿骨近膝蓋位置。他在01年10月植入屍骨,但手術後腳部僅能屈曲至60度,並要戴上腳架,引來不少不便;及至05年底情況進一步惡化,腳部未能伸直並引起痛楚。
在兒童癌病基金的全數資助下,他在本月初植入金屬骨。手術前其雙腳長度相距7.5厘米,手術後情況已略有改善,雙腳長度相距2至3厘米。他於前天接受首次骨伸延,整個過程約為16至17分鐘,其後可如常走動。他笑說過程前後兩腳着地時間明顯有所不同,「感覺到隻腳長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