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商環境每下愈況。最新發布的2006年「民營經濟藍皮書」,顯示過去五年,個體工商戶註冊戶數由2,571萬戶下降至2,464萬戶,年均降幅0.8%。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辜勝阻認為,這顯示當前中國的創業環境仍不寬鬆。
對於民企而言,稅收和融資一直是兩大難題。辜勝阻透露,目前民企融資不及全社會的10%,與外資企業所享受的「超國民待遇」很不相同。同時,民企在稅收等方面遭到「次國民待遇」,許多中小企業「生不快、長不大、活不長」。
官方早前曾經公布一項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顯示,全國個體工商戶是3,900萬戶,有專家說,這跟藍皮書的數字有很大出入,原因是眾多未註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被納入政府的經濟普查資料中。
而工商總局的資料顯示,1999年全國實有個體工商戶3,160萬戶,到了2004年,下降為2,350萬戶,6年間淨減少了810萬戶,平均每年減少135萬戶。
創業環境不佳
短短六年,個體戶少了810萬戶,實在驚人。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沉重的稅費負擔、不佳的創業服務等,是抑制創業活力的關鍵因素,個體戶的銳減有制度上的深層原因。
此外,為實現公平競爭,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合併草案將在下月底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一審」。目前,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分別為33%和15%。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