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報轉載英國廣播公司新聞:英國青年NeilBoorman布爾曼燒掉所有過往心頭好──名牌品物,包括Gucci的鞋,Prada的衫,Sony的機……重拾真我加入「無名牌新世代」。
很有趣,大二那年回家度假,決定將舊時剪報報刊甚至童年收藏的《兒童樂園》及其半月刊全數燒掉,不留痕。
痕其實在心。燒掉的只是形相;爾心清淨無波又豈是家中排山倒海一眾名牌可糟蹋?
修禪的蔣勳在著作《天地有大美》的序言有這樣的好句:「……離開衣、食、住、行這些平凡又瑣碎的細節,生活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重心與中心。美,或許不在劇院,不在音樂廳,不在畫廊;美,就在我們生活中。中國自古說『品味』(切記!不是品位),西方也有『Taste』,說明『美』還是要回到『怎麼吃』『怎麼穿』『怎麼住』『怎麼行』……」
從來認為住在大都會的人需要放棄多少真我自然情趣,換來只是人工化的歌劇院內名劇,音樂廳內各團名曲演奏,華美餐廳名廚花巧,世上一流名店發售的奢華名師名設計……
從一片自然土地變成人類聚居營生的市集,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作息到火光帶來的夜夜笙歌;放棄了自我與自然挽回多姿精彩的都會生活……害怕紐約及未來的上海;平板的地平線上築起擎天高樓,銷金窩亦是銷魂窩。老土兼肉麻的說法,從這樣的都會我們以真我換虛假,在迷失中自以為樂。
有人問,為甚麼不寫寫《穿Prada的惡魔》?有甚麼好寫,除了幾好笑之外,梅麗姨雖然皮笑肉不笑到家,但外形Style跟AnnaWintour相比頂多只是Pantry內沖茶的阿嬸。惡,Mean,Bitch……跟真小人假有料的時裝編輯或人人都以為自己是TomFord,YSL或Halston的小圈子設計師比較,差得太遠咯。朋友笑說:「睇PradaDevil不如睇真人版姣得勻巡嘅Wyman或NelNel更有噱頭,Fashion這家嘢最緊要『到』,出汁……」所以大師如RobertAltman十年前拍Pret-A-Porter便被時裝界噴了一面屁,「老土」!這次《穿Prada的惡魔》同樣犯錯,有友Comment:「吓,紐約搞成咁?上海都差遠,以為係孟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