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和他合資買六合彩,他總看看當日的累積獎金,要是超過七百萬,就會說不如各自分開買。那是由於他連自己都信不過,他算過,七百萬的獎金足夠不用與任何人接觸,也可獨自生活下輩子。因此一旦中了頭獎,他定拿着那七百萬逃跑,一旦少過七百萬,他就會毫不猶豫拿出來,跟合買者平分。
在面對抉擇時,先預設了問題和答案,這是處理事情的最佳方法。小時學跆拳道時,師父說不要隨便在街上和人打鬥,你要設定一個爆發點。有人把爆發點設成為髒話,有人則是身體接觸。要是你設定為髒話,即使對方怎樣挑釁推撞你,你也不發一言不回應;要是他問候你任何一句髒話,你就毫不猶豫馬上出手將之擊倒,反之亦然。二人之間也可以有這樣的默契,看過一部電影,片中母親一早跟兒子約定,要是在任何地方走失,總是往右上角的地方滙合。後來不記得劇情發展下去,兒子死了,死因裁判庭開庭研究,那位母親就總是坐在旁聽席的右邊角落。
唸中學時,沒有手提電話,和女友總是約定,要是地鐵上車時分開了,就在失散車站的下一個車站等。結果約定後,我們未曾在地鐵失散。只是半年後,大家卻因為平安夜沒有陪她而吵架,最後卻永遠分離。大概小事還可約定,長遠的,又有誰可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