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國際(144)昨日公布,截至6月底中期純利12.05億元,增長3.8%;若撇除投資物業增值6900萬元,實賺11.36億元,增14.5%。中期息維持17仙。期內上海及深圳西部碼頭,提供的經營利潤貢獻可說平分秋色。
【本報訊】招商局上半年有七成經營溢利來自碼頭業務,旗下碼頭總吞吐量達1849萬個標準箱,較去年同期增加1.6倍;按交通部的統計數據,佔全國集裝箱總吞吐量36%。
貨櫃市佔率36%
招商局副總經理黃倩如表示,在碼頭業務方面,集團持股三成的上海港務,上半年提供40%經營溢利貢獻,深圳西部及香港分別佔45%及15%。可見招商局的「地頭」深圳西部,與近年新收購的上海碼頭所提供貢獻已接近平分秋色。
深圳西部及上海港上半年共處理434萬及1007萬個標準箱,分別增長11.5%及17.8%;與九龍倉(004)共同投資的現代貨箱及招商貨櫃,在港處理320萬個標準箱,微升2.4%。
下半年,招商局將有7個泊位陸續落成啓用,其中上海洋山港有4個,深圳蛇口三期、媽灣及青島各1個,公司預算相關的資本性開支約10億至20億元。
7泊位陸續落成
對於國際船公司馬士基較早前向中遠太平洋(1199)購入廣州南沙港二期兩成股權,會否分薄深圳西部的貨源,主席傅育寧回應說,南沙港現時主要處理內貿貨,外貿貨量尚少,「船公司選擇使用哪個碼頭,主要取決於貨源在哪裏」;而且船公司近年獲利甚豐,自然會投資碼頭──意指馬士基雖然入股南沙港,但未必會棄深圳改用南沙港。
包括公路、A股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及海虹老人牌塗料等非碼頭業務,佔招商局盈利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3%,降至30.5%;經營溢利3.74億元,下跌33.9%,主要受到中集業務倒退影響。
不過,傅育寧表示,中集下半年業務已有改善,集裝箱製造定單及盈利表現可望優於上半年。